39.右图为一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关系的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 所固定的太阳能. (2)不考虑分解者.此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形式进行循环. (4)该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 (5)在该系统中.若蛇的体重增加100g.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要消耗第三营养级 克.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右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示意图。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图反映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2)大量捕杀蛇后,老鼠的种群增长曲线最可能是       型曲线。
(3)在示意图表示的结构中,碳元素通过       (填生物关系)传递,碳元素以          形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
(4)若任何一种生物向它下一营养级的各种生物传递能量相等,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假如绿色植物固定了3000kJ的能量,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     kJ;如果鸟类全部死亡,绿色植物固定了3000kJ的能量,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示意图。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图反映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2)大量捕杀蛇后,老鼠的种群增长曲线最可能是       型曲线。

(3)在示意图表示的结构中,碳元素通过       (填生物关系)传递,碳元素以          形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

(4)若任何一种生物向它下一营养级的各种生物传递能量相等,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假如绿色植物固定了3000kJ的能量,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     kJ;如果鸟类全部死亡,绿色植物固定了3000kJ的能量,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地的淡水资源丰富,池塘养鱼已成为不少地区的支柱农业之一。现对某地典型的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类群介绍如下:

①藻类等上层水域的浮游植物;②池边少量的水草;③浮游动物:以藻类等浮游植物或植物残渣为食;④蚬、螺蛳:以浮游动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⑤鱼类

请结合有关生物学原理分析或解释下列问题:

(1)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池塘的__________。从上述池塘生物的组成及不同动物的食性分布来看,这些生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黑鱼与其他种鱼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黑鱼以本物种幼鱼为食体现的生命现象为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学家做了以下研究:他以不同的速率往一个鱼塘中饲喂某种饲料,或以各种速率移走成鱼或幼鱼,分别测定这些操作对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根据其实验结果绘出了右侧两幅坐标图,请据图回答:(Y代表收获量;I代表饲喂量)

①当饲喂速率太低时,Y/I值很低,甚至为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饲喂速率高于30 kg·d-1时,Y/I值不再增加,这是因为饲喂饲料中的大部分被____________________消耗掉。

②移走成鱼比移走幼鱼的Y/I值要高,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中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图表示某种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A代表                         ;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2)甲图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3)甲图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乙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已知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根据图乙在右侧方框中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

植物

年份 

A植物

B植物

C植物

D植物

E植物

2003年

10.0

3.0

0.3

3.0’

3.2

2004年

9.2

2.1

0.6

2.0

2.8

2005年

8.0

1.1

1.1

0.4

1.7

2006年

6.8

0.3

1.5

0

1.3

2007年

5.5

0.1

2.3

O

0.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     ,请在右图给出的坐标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 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则与原产地相比,该物种在入侵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     (填增大、减小、不变)。

(3)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最可能构成的种间关系是     

(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

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

区域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区域植株数

20

40

60

80

100

荚果数,植株数

8.3

6.8

3.9

2.7

2.1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6.0

5.9

6.2

5.9

6.0

 

 

① 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荚果数与植株数的比值变化的原因

                                          

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