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表示病菌初次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②为T细胞,④为B细胞
B.过程③可表示②分泌淋巴因子
C.抗体通过胞吐方式被分泌至细胞外
D.细胞⑦可以分泌多种抗体
(9分)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
(2)HIV侵人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 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
(3)人被狗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的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 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引起的反应过程是 _____________ (填数字)。
(4)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三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布鲁斯·博伊特勒发现人体许多细胞中都有一种重要蛋白质,这就是“TOII样受体(TLR)”,该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的病原体,并在病菌入侵时快速激活免疫反应,从而启动第一道防线。拉尔夫·斯坦曼发现的起源 于造血干细胞的树突状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系统,引直一系列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武器”,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结合上述信息回答:
①“Ton样受体(TLR)”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参与图示过程。
②图中代表抗体的是 ____ ,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图中代表“杀手”细胞的是 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
(3)人被狗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的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引起的反应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
(4)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三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布鲁斯·博伊特勒发现人体许多细胞中都有一种重要蛋白质,这就是“Toll样受体(TLR)”,该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的病原体,并在病菌入侵时快速激活免疫反应,从而启动第一道防线。拉尔夫·斯坦曼发现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树突状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武器”,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结合上述信息回答。
①“Toll样受体(TLR)”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参与图示过程。
②图中代表抗体的是________,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图中代表“杀手”细胞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
(2)图中②~⑤表示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动到吞噬细胞的表面,刺激并活化细胞a,使之分泌_________,促进细胞b的分裂。细胞a和细胞b分别表示_________和_________。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在细胞c内从合成到分泌的过程中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抗体通过_________方式被分泌到细胞外。
(4)⑥过程除了形成细胞c外,还会形成_________,留待以后对同一类型病原体的再次入侵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5)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
下图表示的是HIV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HIV病毒与人体T细胞数量变化的趋势,据图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T细胞的多少与HIV病毒浓度大体呈反比关系,可初步判断HIV病毒可侵染T细胞
B.HIV病毒刚侵入人体后浓度下降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了绝大多数的HIV病毒
C.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之一是因为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是因为T细胞被攻击后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
D.由于HIV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的稳定性低易突变,HIV病毒在第二年以后浓度上升是因为病毒产生了抗性突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