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一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下图Ⅰ表示某类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图Ⅱ表示的是A、B、C三类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气孔的开放情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Ⅰ所示植物在固定CO2的过程中与C4植物的共同点是          

            ,但此类植物在叶片结构上与C3植物是相同的,区别于C4植物的是                                 

(2)图Ⅰ植物夜晚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          产生,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          

(3)图Ⅰ所示植物属于图Ⅱ中的    类。这类植物气孔开闭的特点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是                                  

(4)图Ⅰ植物光合作用特点是与生活相适应的,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5)图Ⅱ中B类植物中午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Ⅱ.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甲图中群落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若甲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2)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 

      ,其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Y、Z分别代表甲图中的A、B、C且构成一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约为24.3%

C.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07×104kJ

D.由于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会变化

(5)丙图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其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4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生物种类
RQ
铅(Pb)
汞(Hg)
A
某种小乔木
0.55
0.75
B
某种植食性动物
0.84
1.36
C
某种大型真菌
0.48
0.91
D
某种肉食性动物
1.35
2.05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   。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 kg。
(3)利用表中信息在下图框中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4)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   越高,生物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
(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对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l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运用表中RQ数据分析汞、铅对该生态系统内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Ⅰ、Ⅱ题:
I. 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利用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植物B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有                         
(2)某课题组为验证上述植物A和植物B夜晚生理代谢的差异,利用左下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实验前检测空气中CO2的浓度)

(3)实验1h后反应瓶内CO2 浓度的变化是          变量。
Ⅱ.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在农场的荒地上用含32P的溶液喷洒于杂草上,然后定时检测生物体内32P的出现顺序,以研究该荒地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已知甲、乙为动物,丙是一种腐生细菌,如图所示。

(1)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则捕食者应是        生物。
(2)该荒地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将    (增大/减小),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渐提高,发生在该生态系统的演替属于           
(3)调查该荒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      溶液中,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借助       进行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Ⅰ、Ⅱ题:

I. 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利用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植物B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有                           

(2)某课题组为验证上述植物A和植物B夜晚生理代谢的差异,利用左下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实验前检测空气中CO2的浓度)

       

(3)实验1h后反应瓶内CO2 浓度的变化是           变量。

Ⅱ.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在农场的荒地上用含32P的溶液喷洒于杂草上,然后定时检测生物体内32P的出现顺序,以研究该荒地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已知甲、乙为动物,丙是一种腐生细菌,如图所示。

(1)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则捕食者应是         生物。

(2)该荒地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将     (增大/减小),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渐提高,发生在该生态系统的演替属于            

(3)调查该荒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       溶液中,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借助        进行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氮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各种含氮物质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实现氮元素的循环,维持自然环境中的氮平衡。下列是自然界中氮特环以及有机物在生物体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图中①过程表示微生物的________作用。如果希望小麦也能完成①过程,则科学家需要将该基因转移到小麦受精卵细胞中。科学家操作的主要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微生物中有一些营养缺陷类型,它们在一些营养物质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因此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有机营养成分才能正常培养这些荣株。现在有一种细菌,在体内合成腺苷酸的途径(A、B、C、D为相应的酶)如下:葡萄糖→5椓姿岷颂恰?姿岷颂墙沽姿?IMG SRC="http://thumb.zyjl.cn/pic7/pages/67A2/0106/0031/a38d9e699105e8a4dee8b90b503a54ed/A/Image18.gif" width=17 HEIGHT=14>磷酸核糖胺肌苷酸琥珀酸腺苷酸腺苷酸用紫外线照射该细菌后发现,有一些菌体必须在添加腺嘌呤后才能生长。腺嘌呤对培养这种营养缺陷型细菌来说属于________。在利用该菌种生产肌苷酸时,应使该菌体的________酶(填字母)不能合成。在上述过程中发现菌体积累肌苷酸过多会使A酶活性下降,这种调节被称为________的调节。

(3)

如果上图中的植物是C4植物,则该植物叶片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在低CO2浓度的情况下,其C3途径发生在________细胞中。

(4)

下表显示黄豆和奶中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及某成年人对此类营养成分的每日需求量。

若该成年人每日只食用1000g黄豆,则表中养分会超过每日需求量的是________。过剩养分中的________在该成年人体内的主要处理途径是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5)

图中[H]的代谢去向是________。如果细胞内[H]的含量增多,而ATP的含量减少,则很可能是控制合成________的基因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