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目的要明确:目的包含两层含义.一指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因为不同的微生物营养需要不同.培养基中要求的营养成分不同.例如自养微生物.能够自己合成所需的有机物.所以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而异养微生物.培养它们的培养基至少含有一种有机物质,二指培养的目的.是用于生产还是科学研究.因为二者对培养基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等方面要求不同.例如用于生产的培养基应具有原料易得.价格低廉.配制方便等特点.而用于科学研究的培养基应具有成分含量准确.可多次重复实验的特点,第二个原则是营养要协调: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营养物质的浓度要适宜.二是营养物质间的浓度比例要适宜,第三个原则是pH要适宜:由于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往往会改变环境中的pH.为了维持培养基中pH的相对恒定.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剂.最常用的缓冲剂是 K2 HP04/KH2PO4.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17分)(2012·南昌一模)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需经细菌的分解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分析回答:

(1)如图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到培养基的表面。除此方法外,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还有________(写一种)。

(2)如果要对培养的菌落进行纯化,在培养基上划线操作中,操作的第一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对接种环进行________,灼烧的接种环冷却后才能接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两种培养基的配方:

表1:A培养基配方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1 000 mL

表2:B培养基配方

纤维素粉

Na2HPO4·

NaNO37H2O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粉膏

H2O

5 g

1 g

1.2 g

0.9 g

0.5 g

0.5 g

0.5 g

1 000 mL

①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________(用字母顺序回答)。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②通常培养基采用____________法灭菌,在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上述________(A、B)配方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④据B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4)如果进一步从尿素分解菌中提取出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则每次循环复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步。而尿素分解菌能分解尿素的直接原因是它们能合成________,该物质被提取出后的纯化方法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工具,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个。

(6)抗生素可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抑菌作用,能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在筛选产生抗生素的菌种时,先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种一种从土壤中获得的甲菌,在27 ℃下培养3天,形成菌落。然后接种乙、丙、丁三种致病菌(图A),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如图B。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①甲菌产生了抗生素 ②丁菌的生长被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③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④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了乙菌的生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2.(17分)(2012·南昌一模)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需经细菌的分解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分析回答:

(1)如图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到培养基的表面。除此方法外,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还有________(写一种)。

(2)如果要对培养的菌落进行纯化,在培养基上划线操作中,操作的第一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对接种环进行________,灼烧的接种环冷却后才能接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两种培养基的配方:

表1:A培养基配方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1 000 mL

表2:B培养基配方

纤维素粉

Na2HPO4·

NaNO37H2O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粉膏

H2O

5 g

1 g

1.2 g

0.9 g

0.5 g

0.5 g

0.5 g

1 000 mL

①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________(用字母顺序回答)。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②通常培养基采用____________法灭菌,在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上述________(A、B)配方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④据B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4)如果进一步从尿素分解菌中提取出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则每次循环复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步。而尿素分解菌能分解尿素的直接原因是它们能合成________,该物质被提取出后的纯化方法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工具,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个。

(6)抗生素可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抑菌作用,能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在筛选产生抗生素的菌种时,先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种一种从土壤中获得的甲菌,在27 ℃下培养3天,形成菌落。然后接种乙、丙、丁三种致病菌(图A),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如图B。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①甲菌产生了抗生素 ②丁菌的生长被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③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④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了乙菌的生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相关问题。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根据资料分析回答:

(1)表现正常翅果蝇(包括真、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以及hhRr、hhrr。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的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请完成以下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

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       ,则为HHrr:若___    _,则为hhRR。

(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假回复体(HHrr),请利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实验步骤:让这些果蝇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得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

配得F2,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向对的染色体上;若____,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相关问题。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根据资料分析回答:
(1)表现正常翅果蝇(包括真、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以及hhRr、hhrr。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的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请完成以下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
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      ,则为HHrr:若___   _,则为hhRR。
(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假回复体(HHrr),请利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实验步骤:让这些果蝇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得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
配得F2,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向对的染色体上;若____,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我国第一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自2004年11月开始执行。卫生部发布该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医师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如长期或过量使用抗菌药,可能导致病菌    增强。在此过程中.抗生素起      作用,其实质是                                

 (2)现已从临床上获得某疾病的致病菌株(已知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抗生素单独与联合使用对该致病菌株的影响”,制定了实验方案(供选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其他实验用具根据需要选择)。

①你认为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至少写出三项)

②简述该研究的主要意义:                                 

③请进一步完成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第一步:配制细菌培养基四只编号为A、B、C、D,并利用高压蒸气灭菌。

第二步:                                                  

第三步:                                                  

④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至少写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