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凡具有还原性的糖.不论是单糖还是双糖.在“蓝瓶子实验 中均可以观察到颜色互变现象.而非还原糖则不能 (2)葡萄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加入亚甲基蓝试剂并振荡时.由于有氧气溶入.亚甲基蓝阳离子处于氧化态.溶液显蓝色,当静置后.溶解的少量氧气与葡萄糖反应.溶液呈还原性.使亚甲基蓝阳离子转变成还原态而褪色 (3)在细菌培养液中.由于好氧性细菌的活动使溶解氧含量逐渐下降.好氧性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还原剂作用的H叶.和电子被蓝色的氧化态亚甲基蓝阳离子“捕捉 .生成还原态无色亚甲基蓝阳离子 (4)可以用作鉴定可溶性糖的还原性的新型试剂.比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使用方便.因为不用加热 装置.且能在一次实验中可多次重复观察. (5)前者可作为“好氧菌检测实验 的对照组,后者可用作检验还原糖的“蓝瓶子实验 对照组.两组实验均为空白对照 (6)密闭状态.氧气无法进入溶液.溶液环境始终为还原性.亚甲基蓝阳离子呈无色.没有颜色变化. 备考13 测试考点2.3 某校高中生物教学组织一次关于“切花保鲜方法探究 的研究性学习.按研究方式主要分以下三个小组:甲组到图书馆上网查阅有关切花保鲜的文献资料,乙组前往花圃或鲜花店走访花农或花店老板,丙组买来一些鲜花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 (1)开会交流时发现.三个小组研究方法途径虽然不同.但得出的关于切花保鲜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①保持切花吸水途径畅通.减少散发.使切花枝条内含有足够的 ,②尽量减缓 的氧化分解,③注意环境卫生.防止切花过早地被 侵染而腐烂变质.(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知.一品红是观赏叶子的大戟科花卉.其切口处常有乳汁分泌.乳汁凝聚后堵塞切口和导管.妨碍水分吸收,且一品红的叶片多.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较强.与百合.康乃馨和玫瑰等其他花卉相比难保鲜.因此花农和花店老板都很伤脑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丙组进行了一项实验. ①材料用具:一品红鲜枝若干.100mL烧杯3个.酒精灯.温度计.1%CuS04等. ②研究课题:一品红保鲜方法的探究. ③实验原理:活细胞具有分泌功能.而高温.Cu2+可能导致细胞内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④方法步骤:a.取三个烧杯并编号1.2.3.1号加清水50mL.2号加60℃热水50mL.3号加l%CuSO4 50ml.,b.选取 的一品红枝若干.随机均分成三组,c.分别将三组枝条同时插入1.2和3号烧杯.并注意在 培养,d.定时观察记录三组一品红枝条脱水情况. ⑤预期结果和分析:2.3号组比1号组一品红枝条推迟萎蔫.理由 ⑥实验结论:热处理和药物处理切口均能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表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些化合物的形成(已知A中的原子数H∶O=2∶1),请回答:

(1)A是指__________,其中具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小麦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是__________。

(2)若B是由2分子的A脱水缩合形成的,则B中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是__________,B中在人体内存在的主要是__________。

(3)若B是由大量的A脱水缩合形成的,则B在人体的______________(器官)中合成。在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能在高尔基体内形成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小麦、玉米种子胚乳中大量存在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糖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

A.蔗糖      B.果糖      C.淀粉        D.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糖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

A、蔗糖      B、果糖      C、淀粉        D、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称取50克水果粉碎并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混合,再滴入2滴碘液,混合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A.水果中含有酶,淀粉已被酶分解

B.水果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将碘还原成碘离子

C.碘液加入数量太少,不能将淀粉变色

D.水果中含有酶,碘已被酶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称取50克水果粉碎并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混合,再滴入2滴碘液,混合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

A.水果中含有酶,淀粉已被酶分解

B.水果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将碘还原成碘离子

C.碘液加入数量太少,不能将淀粉变色

D.水果中含有酶,碘已被酶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