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4测试考点2.4.5分)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11-8.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 .表明该过程需要 .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 . (3)如用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的茎尖和新生嫩叶首先出现坏死斑点.则缺乏的元素可能是 .4.(1)主动运输,K+的吸收速率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能量,根部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 (2)10℃到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Ca或Fe 点拨:(1)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二者都是限制因素.(2)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10℃开始到最适温度.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逐渐变快.高于最适温度其吸收速率会下降.(3)幼苗的幼嫩部位出现病斑说明缺少的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转移.是Ca或Fe.考查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回顾5测试考点1.2.3 o.21分) (1)取生长状态相同的两组番茄幼苗.置于表3-11-6中所列A.B两种培养液中.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组用A培养液.乙组用 B培养液.①若干天后发现.两组番茄苗下部叶片颜色不同.甲组呈 .乙组呈 . 表3-ll-6 培养液成分 A B Ca(N03)2 KH2P04 KCI MgS04 FeS04 其他微量元素 蒸馏水 + + + + - l + + + + - + + + ②为了证明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分别取两组不同颜色的等量叶片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层析结果表明.两组叶片的类胡萝卜素颜色相同.但是乙组叶绿素的颜色比甲组的 .其原因是 .③该实验采用的方法可用来研究 . (2)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表3-11-7: 表3-11-7 环境条件 甲拟谷盗(%) 乙拟谷盗(%) 湿热 100 O 干热 10 90 湿温 86 14 干温 13 87 湿冷 31 69 干冷 O 100 ①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3-11-9. 图3-11-9 两种拟谷盗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量百分比②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 . ③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 . ④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 因素起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组成DNA的五碳糖、含氮碱基、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依次是(  )

A.1、2、4      B.2、4、4      C.1、4、4      D.2、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中,染色体敷、染色单体数和脱氧棱苷酸链数分别是(    )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哪个属于光面内质网的功能?

   (1)把碳水化合物加到蛋白质中

   (2)膜磷脂的合成

   (3)把碳水化合物加到脂肪中

   (4)胆固醇的合成

   (5)药物的解毒

    A.1、2、4 

    B.2、3、4

    C.2、4、5

    D.1、4、5

    E.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完全不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1)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2)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4)干种子细胞   (5)蛔虫卵细胞     (6)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

A.(1)(2)(4)(5)    B.(1)(4)(5)(6)    C.(1)(2)(4)(6)     D.(2)(3)(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