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氧呼吸受到抑制.ATP合成量减少.导致植物根系主动吸收矿质元素的量减少.点拨:本题通过结合具体的图和实验创设了新情景.较好的考查了考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信息转化和推理能力以及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分析题干中曲线可知.植物对乙元素的需求量远大于对甲元素的需求量.因为含有甲元素的浓度较低时.植物生长速率就能达到最大.而乙元素的浓度较高时.植物生长速率才能达到最大.乙元素的B为最适矿质元素浓度.C浓度则太高.因此在B.C浓度下施加乙元素.势必会导致溶液浓度过高.植物不能正常吸水.因此在A浓度下施含有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构成DNA的元素为C.H.0.N.P.构成蛋白质的元素为C.H.O.N.其共有的元素中C.H.O不属于矿质元素.只有N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解答本题时.还应考虑全面.对考题进行全面.缜密的分析.否则还可能掉入命题者的命题陷阱.错误地认为植物对乙元素可需要.也可不需要. IV.高考题预测 高瞻远瞩 占尽先机 考情预测预测1:对某元素是否是必需元素证明的考查 预测根据:生物体内存在多种元素.但存在的元素并不一定都是植物体必需的.故需通过实验加以证明.证明时多用无土栽培的方法.无土栽培是一种节约.高效型农业生产模式.虽对农业生产来说.现在不能大面积普及.但对实验室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高科技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故此将成为未来高考的重点. 命题角度预测:本知识点是一集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为一体的综合知识枢纽.故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且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预测2: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与水分代谢.矿质代谢间的关系 预测根据:水分代谢与矿质代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水分代谢与矿质代谢过程又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只要能遵循植物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的基本规律去浇水.施肥.就可达到少水.少肥且高效的节约目的.而这正与解决我国人口多而水肥资源.土地面积少的矛盾.符合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故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命题角度预测:考查本知识点的目的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对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题目多以简答题为主.也可出现综合型的选择题. 考点预测题 A卷 基础经典预测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调查发现,某马尾松林中正发生着向栲树林演替的过程,局部区域已形成栲树占优势的栲树林。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幼苗很多,很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生态学家测量了马尾松和栲树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如下图),下表数据是生物学家一天中对马尾松林不同高度测得的光照强度(Lx)。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限制栲树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是                     

(2)若马尾松每天接受12小时光照,平均光照强度为1200Lx,则一昼夜10dm2的叶片净产生氧气           mmol。

(3)马尾松林中,大多数马尾松幼苗不能长成幼树的原因是                          

                                                                              ,而栲树幼苗却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                                                   

(4)研究发现在干旱条件下某植物激素能刺激植物体增加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这些物质是重要的渗透压调节物质,有助于细胞保水。推测该激素可能是脱落酸,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脱落酸浓度的增加植物抗旱能力不断增强。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该推测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盆栽马尾松幼苗若干株、高浓度的脱落酸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幼苗均分为四组,每组多株,编为1、2、3、4号(1号为对照组);

第二步:配制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溶液A、B、C,且浓度依次增大;

第三步:将幼苗进行干旱处理后,                                                

                                                                              

第四步: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细胞的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                                                  ,则假设成立;

b.若1、2、3、4组细胞中脯氨酸含量依次减少或细胞渗透压依次减小,则假设不成立;

c.若                                                  ,则假设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结核杆菌会使人患结核病。患过结核病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有研究小组用无胸腺裸鼠和健康小鼠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第一步:取性状1、2、3无胸腺裸鼠三只,标记为1、2、3号,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

第二步:分别对l、2、3号鼠接种等量的结核杆菌疫苗,14天后测定其产生的抗体极少。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细胞、新鲜B细胞、新鲜的T细胞和B细胞混合液。

    第四步:再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结核杆菌疫苗。

    第五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4天后,分别测定车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向健康的实验小鼠注射结核杆菌疫苗,这些小鼠感染后没有发病。24天后,对实验小鼠注射结核杆菌制剂,一段时间后,共验小鼠全部正常生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目的是         。预期检测结果是        号小鼠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实验一的不足之处是____。

   (2)实验二中结核杆菌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        起作用,下图1中A过程表示     免疫,实验二中小鼠体内会发生下图l中         所示的过程。

   (3)请在图2中画出实验二的小鼠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4)要使实验二更具有说服力,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下表为另一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鼠胚胎细胞装片后制作的表格,各时期细胞数记录在表格中。请分析:

细胞周期阶段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总数

间期

Ml

M2

M3

M

 

前期

Al

A2

A3

A

中期

B1

B2

B3

B

后期

CI

C2

C3

C

末期

Dl

D2

D3

D

计数细胞的总数

N

 

 

 

 

 

 

 

 

 

 

(1)表中的样本1、样本2、样本3具体是指什                     

(2)如鼠胚胎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720分钟。则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t可用数学模型t=            表示。

(3)小鼠是二倍体生物(染色体2N=40)。有一种单体小鼠,其第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只有1条(比正常小鼠少了1条6号染色体,2N-1),且不影响小鼠的生活和繁殖。从变异角度分析,该单体形成属于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以粗糙毛( cc)的小鼠为父本,与光滑毛的单体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假设C(或c)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单体与粗糙毛的正常小鼠杂交,杂交子代毛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C(或c)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单体与粗糙毛的正常小鼠杂交,杂交子代毛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假设①成立,粗糙毛( cc)的小鼠出现的比例是1/100,如果不让粗糙毛的小鼠交配,下一代中粗糙毛个体出现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4分)图9为一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 图。请分析回答:

(说明:L代表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上的太阳总辐射,R代表呼吸量,NU代表未利用量, FU代表粪尿量)
(1)L2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转变成热能而散失了,对陆生植物来说,这主要是通过_____完成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
(2)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是上图中的       ,由此可看出,分解者的同化作用的方式是            
(A)R    (B)NU    (C)NU+FU    (D)R+NU+FU
(E)自养型    (F)异养型    (G)需氧型    (H)厌氧型
(3)消费者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4)现测定上述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分别检验1、2、3、4四个不同样本内该重金属的质量分数(×10-6)依次为0.02、0.01、0.2、5,则4应该是以下四个样本中的  
(A)土壤    (B)草    (C)鼠    (D)猫头鹰

查看答案和解析>>

调查发现,某马尾松林中正发生着向栲树林演替的过程,局部区域已形成栲树占优势的栲树林。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幼苗很多,很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生态学家测量了马尾松和栲树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如下图),下表数据是生物学家一天中对马尾松林不同高度测得的光照强度(Lx)。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限制栲树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是                     
(2)若马尾松每天接受12小时光照,平均光照强度为1200Lx,则一昼夜10dm2的叶片净产生氧气          mmol。
(3)马尾松林中,大多数马尾松幼苗不能长成幼树的原因是                         
                                                                             ,而栲树幼苗却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                                                   
(4)研究发现在干旱条件下某植物激素能刺激植物体增加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这些物质是重要的渗透压调节物质,有助于细胞保水。推测该激素可能是脱落酸,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脱落酸浓度的增加植物抗旱能力不断增强。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该推测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盆栽马尾松幼苗若干株、高浓度的脱落酸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幼苗均分为四组,每组多株,编为1、2、3、4号(1号为对照组);
第二步:配制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溶液A、B、C,且浓度依次增大;
第三步:将幼苗进行干旱处理后,                                                
                                                                             
第四步: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细胞的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                                                 ,则假设成立;
b.若1、2、3、4组细胞中脯氨酸含量依次减少或细胞渗透压依次减小,则假设不成立;
c.若                                                 ,则假设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