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验考查的地位显著提高.以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等研究性学习形式命题的比重加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稻田放养鸭,利用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不仅能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并能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里就能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为此,研究人员对稻鸭共作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

()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调查杂草密度采用的方法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调查结果的???????? ? 值。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

??????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功能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9分)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 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功能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 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将酶液置于    条件下15min,取出后冷却。目的是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4)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原因是             
(5)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7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水稻一个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该DNA序列中所有鸟嘌呤(G)的N位置上均带有了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请在答题卡相应方框的空白处,绘出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


(2)水稻矮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杆植株。请简述该矮杆植株形成的过程                          
(3)某水稻品种经处理后光反应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这可能与相关基因突变有关。在叶肉细胞内控制光反应酶的相关基因可能分布于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4)已知水稻的穗形受两对等位基因(Sd1和sd1、Sd2和sd2)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表现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应,即:基因型为Sd1_Sd2_的植株表现为大穗,基因型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现为中穗,而基因型为sd1sd1sd2sd2的植株则表现为小穗。某小穗水稻种子经EMS处理后,表现为大穗。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方法可以是                     
(5)实验表明,某些水稻种子经甲磺酸乙酯(EMS)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碱基对转换成A—T碱基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          
(至少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Ⅰ、回答下列小题: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 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

Ⅱ、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 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将10只家兔用               ,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          与氧结合。(A.肺泡B.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肺泡处毛细血管)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两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