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③推理法(正推法.倒推法.假设反证法).④比较和对比法.⑤图表法(对语言叙述繁琐的题干.将语言转换成为简洁的图表).⑥计算法.⑧综合解题法 2.选择题的类型.解题方法 (1)直接提问类: 例1.鉴别一个真核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 [ ] A.有无叶绿体, B.有无液泡, C.有无中心体, D.有无细胞壁. [解题方法]:分析.比较和对比法.正确答案D 例2.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解题方法]:分析.对比法.正确答案D (2)不完全陈述类: 例3.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02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0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 ) A.上升,下降,上升 B.下降,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上升 D.上升,下降,下降 [解题方法]:推理法.正确答案C (3)是非判断类: 例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叶绿体离开叶肉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温度降到0℃时依然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要转移给ADP形成ATP D.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催化作用 [解题方法]:推理法.正确答案A (4)因果推断类: 例5.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新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解题方法]:推理法.正确答案B (5)文字信息.图表信息类: 例7.有一种蓝色的染色剂DCPIP被还原后会成为白色.下面条件能使蓝色DCPIP产生最大程度颜色变化的是 ( ) A.分离的叶绿体.置于黑暗中 B.分离的叶绿体基粒.置于光下 C.叶绿体提取液.置于黑暗中 D.叶绿体基质提取液.置于光下 [解题方法]:推理法.正确答案B 例8.取生长状态相同的两组番茄幼苗.置于表中所列A.B两种培养液中.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组用A培养液.乙组用B培养液.培养一周后甲.乙两组番茄表现出的症状( ) 培养液成分 A B Ca(NO3)2 KH2PO4 KCl MgSO4 FeSO4 其它微量元素 蒸馏水 + + + + + + + + + + - + + + A.甲.乙两组的全部叶片变黄 B.甲组的叶片正常.乙组的全部叶片变黄 C.甲组的叶片正常.乙组的老叶变黄 D.甲组的叶片正常.乙组的幼叶变黄 [解题方法]:推理法.正确答案C (6)计算类: 例9.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含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CO2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之比为5:3.这是因为 ( ) A.只有1/4的酵母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2的酵母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3的酵母在进行无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在进行无氧呼吸 [解题方法]:计算法.正确答案D (7)组合类选择题: 例10.下列与C4和C3植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C4植物的淀粉粒出现在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C3植物的淀粉粒只出现在叶肉细胞 ②C4植物的淀粉粒只出现在维管束鞘细胞.C3植物的淀粉粒只出现在叶肉细胞 ③C3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有叶绿体 ④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正常的叶绿体 ⑤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等是C4植物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 [解题方法]:直选法.正确答案D (8)多项选择题: 例11.如下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视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A.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E.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解题方法]:排除法.直选法.正确答案A.E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生活依旧很贴近,下面是两则实例,请分析回答:

(1)人类酿酒的历史已有5000年,但是直到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才发现葡萄汁变酒

是___________(填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需用___________来鉴定,在_________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色。

(2)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Ⅱ.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菌种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最好选择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作为样品,使用的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在纤维素分解菌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07广州市毕业测试) ( 15 分)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以及        
(2)在微生物接种过程中,试管口需要通过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        

(3)某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一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取1 鲍该土壤加90mL 无菌水制成稀释液)。在对应稀释倍数为IJ 的培养基中统计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21 、212 、256 。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        
(4)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包括: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样品涂布到       培养基上、挑选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本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 外植体消毒② 制备Ms 培养基③ 接种④ 培养⑤ 栽培⑥ 移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⑥→⑤

(6)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植物激素启动细胞分裂,人为地控制细胞的                 

(7)通过电泳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时,影响蛋白质迁移速率的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以及       

(8)PCR 反应过程中需要DNA 聚合酶参与的是         阶段。
(9)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 能正确表示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        
② 能正确表示pH 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        
③ 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         。 

 

 

 

 

 

 

 

 

(10)某种全自动洗衣机的水温有冷水、45 ℃ 温水、9O ℃ 热水三种设置,洗涤方式有直接洗涤和浸泡20 分钟后洗涤两种设置,如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陈旧牛奶渍的棉质衣服,洗衣机选择哪种水温和洗涤方式洗涤效果最好?        

(11)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丝绸衣物和羊毛衣物是否合适?         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尽管微生物的发酵有各种各样的产物,但通常它们的生产能力小而且单一,不能胜任大批量的生产,于是科学家想方设法使它们的“功力”增长几十倍到几百倍,从而成为本领高强的“高级工人”,下面是让微生物增长“功力”的三种方法,回答其中的问题:

(1)第一种方法叫“原生质融合法”,是将两种不同发酵本领的微生物细胞放在一起进行处理,溶解掉细胞壁,让它们的原生质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微生物。

①溶解掉细菌细胞壁可以用酶解法,选用正确的方法是             

A.温和条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温和条件、溶酶体酶

C.高温条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高温条件、溶酶体酶

②形成新微生物(细菌),从遗传角度来看,这是属于哪一种变异?              ,所形成的新型微生物的后代有什么特点?                            

(2)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直接转移遗传物质DNA,制备出有超强能力的发酵微生物。

③这种方法所应用的技术是                     ,其人工改造后培育出的微生物称为                  

④在由超强能力的发酵微生物产生的产品中,单细胞蛋白是指                             

(3)第三种方法是人工办法让微生物的DNA发生突变,然后选出符合要求的,能增加产量的个体。某科学家用紫外线处理黄色短杆菌后,得到很多突变体,在其中筛选出了不能合成                   酶的菌种,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

(4)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利用这第(3)步用紫外线处理黄色短杆菌后得到的5种突变体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请分析回答问题:

⑤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增加或减少)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增加或减少)。

⑦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质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1)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矮杆)、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要求的新品种。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育种方案,以便最快得到所需品种。非生物材料:可自选。生物材料有:

A.水稻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

B.水稻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C.水稻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①要得到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预在短时间内培育出优良品种,所选择的生物材料:________(填写代表生物材料的字母)。育种过程中运用的最常见的方法是________

②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________。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则获得该品种植株至少需要________年。

(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

①航天育种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如“神七”就搭载了萌发着的植物种子。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②螟虫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科学家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希望培育出具有抗螟虫性状的水稻新品系,最适合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1)图乙①    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的方式是     ,它将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       。该物质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            有关。
(2)由图乙看出,突触后膜的面积相对较大,其意义是              
(3)②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          
(4)关于图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突触由②③④构成
B.①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②的选择透过性
C.③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
D.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使④兴奋时,兴奋处的膜外为负电位
(5)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