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碳源?碳源对于微生物有哪些主要作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尽管微生物的发酵有各种各样的产物,但通常它们的生产能力小而且单一,不能胜任大批量的生产,于是科学家想方设法使它们的“功力”增长几十倍到几百倍,从而成为本领高强的“高级工人”,下面是让微生物增长“功力”的三种方法,回答其中的问题:

(1)第一种方法叫“原生质融合法”,是将两种不同发酵本领的微生物细胞放在一起进行处理,溶解掉细胞壁,让它们的原生质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微生物。

①溶解掉细菌细胞壁可以用酶解法,选用正确的方法是             

A.温和条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温和条件、溶酶体酶

C.高温条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高温条件、溶酶体酶

②形成新微生物(细菌),从遗传角度来看,这是属于哪一种变异?              ,所形成的新型微生物的后代有什么特点?                            

(2)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直接转移遗传物质DNA,制备出有超强能力的发酵微生物。

③这种方法所应用的技术是                     ,其人工改造后培育出的微生物称为                  

④在由超强能力的发酵微生物产生的产品中,单细胞蛋白是指                             

(3)第三种方法是人工办法让微生物的DNA发生突变,然后选出符合要求的,能增加产量的个体。某科学家用紫外线处理黄色短杆菌后,得到很多突变体,在其中筛选出了不能合成                   酶的菌种,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

(4)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利用这第(3)步用紫外线处理黄色短杆菌后得到的5种突变体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请分析回答问题:

⑤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增加或减少)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增加或减少)。

⑦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谷氨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有机小分子。谷氨酸钠是它的一种钠盐,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下图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

(1)我国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黄色短杆菌等,下列生物与这些菌种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的有________。

A.噬菌体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C.乳酸菌 D.肺炎双球菌 E.酵母菌 G.硝化细菌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谷氨酸发酵生产,有助于延长稳定期、提高产量,这种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叫________。据此装置也可以判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型。

(3)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除了加入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

(4)根据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谷氨酸是________代谢产物。

(5)在自然状态下,随着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内谷氨酸的大量积累,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会________,发酵生产中通常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________的透性,使谷氨酸能迅速排放到细胞外面。

(6)某厂的发酵液曾不慎被噬菌体污染,菌群死亡殆尽,但人们却侥幸从中获得了少数可抵抗噬菌体的新菌体,细菌这些新性状的产生来自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新陈代谢类型,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结合显微镜检以及菌落特征,可以把混杂在一起的大肠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圆褐固氮菌分离开来。下面是分离筛选的方法步骤,请根据各个步骤的条件,填写空格中的内容。
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性质的固体培养基,然后进行灭菌。再将上述微生物的混合液分别接种到各种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⑴用无氮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⑵用不含有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⑶酵母菌的筛选需要在常规培养基另加入             
⑷用加入了较高浓度的NaCl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或者根据菌落的颜色呈现     色,将其挑取单独培养。
⑸利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混合菌,菌落呈    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是    ,挑取单个菌落培养。结合显微镜检和进一步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来确定。
⑹在无氧条件下培养混合菌,          可以生长,加入一定浓度的乳酸,使培养基pH充分降低,可抑制      菌的生长,利用菌落特征,结合显微镜检,选取生长优势的菌落,即可分离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葡萄糖
10.0 g
尿素
1.0 g
琼脂
15.0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6)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葡萄糖

10.0 g

尿素

1.0 g

琼脂

15.0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6)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