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密码子是苯丙氨酸(UUU)。
(1)1959年,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mRNA作为模板,在适当的条件下合成了只含有苯丙氨酸的多肽链。细胞外的翻译系统中除加入全套必要的酶系统、tRNA、人工合成的mRNA和________种氨基酸外,还需____________作为场所和________提供直接能源。
(2)有人设想,在已知信使RNA翻译的起始位点处,用插入核糖核苷酸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也能解决密码子中碱基数目
的问题,你认为可行吗?______________。当插入第____个核糖核苷酸时,对合成的蛋白质功能影响最小。
(3)后来人们用多种不同的人工mRNA进行实验,并用统计学方法推算人工mRNA中三联体密码子出现的频率与掺入氨基酸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了编码20种氨基酸的全部密码子。如果将含U、G两种碱基的核苷酸以25%和75%的比例混合合成mRNA,那么合成的mRNA含有 种密码子,其中GUG理论上应占 。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
(1)在基因工程技术中,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之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________为模板,________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目的基因。
(2)基因工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细菌、真菌、________。
(3)在基因工程技术中,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________和________。
(4)大肠杆菌质粒经
EcoRI(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之一是,则EcoR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________(切点用箭头标在序列上)。(5)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除此法之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6)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样品DNA制备大量DNA的生化技术.某个DNA样品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则经过PCR仪五次循环后,将产生________个DNA分子,其中需要提供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至少是________个。请指出PCR技术与转录过程的二个不同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7)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之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以
及________。
(8)在目的基因的监测与鉴定工作中,又是需监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监测的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________杂交,若有________出现,表面目的基因已经形成蛋白质产品。
回答关于基因工程的问题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传染病,目前常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法预防。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口蹄疫病毒的VP1蛋白进入动物体内,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VP1蛋白在免疫反应中称为 。
(2)口蹄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要获得VP1基因可用 的方法合成DNA,再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VP1基因片段切下。
(3)如下图所示,若用2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合成的DNA上切下VPI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 (0.2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___________。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4)已知在质粒pZHZl中,限制酶G切割位点距限制酶E切割位点0.8kb,限制酶H切割位点距限制酶F切割位点O.5kb。若分别用限制酶G和H酶切两份重组质粒pZHZ2样品,据下表所列酶切结果判断VPI目的基因的大小为 kb;并将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G和H切割位点标注在下图中。
(5)上述目的基因模板链中的TGA序列对应1个密码子,翻译时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上相应的碱基序列是 。
(6)过程⑥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各种必需营养物质和 等激素外,还需要添加 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叶片小段。
(7)获得表达VP1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需要进行免疫效力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转基因番茄叶片提取液注射到豚鼠体内,每半个月注射1次,3次后检测豚鼠血液内产生的 的数量。为了使结果可信,应设2组对照,分别注射 和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