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下列性状的各种基因中.是突变而来并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 A.果蝇的残翅 B.人的色盲 C.人的白化病 D.人的糖尿病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4年2月,玉米育种、栽培专家李登海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在较高密度下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创造并保持着夏玉米单产1 096.29公斤的世界纪录。从1991年至2001年,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面积2.26亿亩,粮食增产224.5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244.5亿元,为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突变性状后,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应该是_______________(①显性突变:b→B;②隐性突变:B→b)。

(2)“紧凑型”、“大果穗”等原来分别存在于不同玉米品种中的性状被完美地结合到了一个新品种中,这一过程使用的主要技术是_________。经过较长时间的大面积种植,依然保持着各种优良性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掖单13号玉米是精心选育得到的___________。

(3)“紧凑型”玉米(叶片夹角小,上冲)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挡阳光的缺点,在新品种增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紧凑型”有利于增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措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请你指出两点:①___,②____。

(4)若玉米“紧凑型”(A)与“平展型”(a)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果穗”与“大果穗”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二代中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

(5)农业上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可以采用套种的方法(即两种或几种农作物间行种植)。下图表示几种常见作物的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指出下列哪种种植方法最能充分利用光能(    )

A.甘蔗和水稻

B.玉米和大豆

C.玉米和甘蔗

D.水稻和大豆

(6)在适宜温度、水分和CO2供应下,测得不同植物净光合作用量值(环境CO2减少量)如图所示。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2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光合作用产量高

C.阴生植物总是比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低,因而生长慢

D.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光合作用产量要比野生草本植物高,这与人工选择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以下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⑤过程发生在________时期。

(2)将①的原理应用在育种中,常利用物理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或化学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来处理生物(各举一例)。

(3)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新品种的这种变异的来源是图中[ ]______。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时,常用的运载体有 _______(至少列举两例)。

(4)下列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性遗传病。Ⅱ6和Ⅱ7婚配后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Ⅱ.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类型

25.50C

300C

16.50C

标准型

100

100

100

A

99

98

100

B

101

110

87

C

92

89

109

(1)分析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        ,因其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那么生物进化的方向

                     决定,提供进化原材料的是                  

(2)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若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之间出现了        ,就是一个新物种,这也是大多数新物种形成的过程,新物种的形成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以下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⑤过程发生在________时期。
(2)将①的原理应用在育种中,常利用物理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或化学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来处理生物(各举一例)。
(3)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新品种的这种变异的来源是图中[ ]______。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时,常用的运载体有 _______(至少列举两例)。
(4)下列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性遗传病。Ⅱ6和Ⅱ7婚配后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Ⅱ.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类型
25.50C
300C
16.50C
标准型
100
100
100
A
99
98
100
B
101
110
87
C
92
89
109
(1)分析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       ,因其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那么生物进化的方向
                    决定,提供进化原材料的是                  
(2)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若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之间出现了       ,就是一个新物种,这也是大多数新物种形成的过程,新物种的形成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分)小鼠经常用于遗传学研究。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科研小组在某种小鼠种群饲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只小耳雄性鼠,然后利用该小耳鼠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正常耳(♀)×小耳(♂)→F1:全为正常耳F2:雌性全为正常耳,雄性正常耳、小耳各一半
实验二:F1中的正常耳(♀)×小耳(♂)→正常耳、小耳在雌雄个体中各占一半
①科研小组认为“小耳”性状来源于基因突变,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它环境因素造成的,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耳”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小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共有三种表现型,黑色(A_B_)、棕色(A_bb)和白色(aaB_或aabb);毛的长短由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表是科研小组利用三组亲本进行多次杂交获得后代的统计结果:

组别[来源:学+科+网Z+X+X+K]
亲本组[来源:学科网ZXXK]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黑色长毛
棕色长毛
白色长毛
黑色短毛
棕色短毛
白色短毛
1
黑色长毛×黑色短毛
9/32
3/32
4/32
9/32
3/32
4/32
2
黑色长毛×白色长毛
9/16
3/16
0
3/16
1/16
0
3
棕色长毛×棕色短毛
0
3/8
1/8
0
3/8
1/8
①根据上表中      组杂交组合,可判断在毛长短这一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②1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                  ;若其中黑色长毛亲本的两个个体杂交,后代生出棕色长毛个体的概率为         
③该种小鼠的白毛个体有多种基因型,现有一只白色小鼠,欲通过一代杂交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          的纯合体与之多次杂交,获得足够多的后代。请写出预期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④若右图为一只黑色小鼠(AaBb)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同一条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分别是A和a,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有                     

⑤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甲和乙都是由控制毛长短的C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甲第二个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乙第二个密码子前多了一个碱基。与正常小鼠相比,甲、乙两个突变体中毛长短变化可能性更大的是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鼠经常用于遗传学研究。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科研小组在某种小鼠种群饲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只小耳雄性鼠,然后利用该小耳鼠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正常耳(♀)×小耳(♂)→F1:全为正常耳F2 :雌性全为正常耳,雄性正常耳、小耳各一半

实验二:F1中的正常耳(♀)×小耳(♂)→正常耳、小耳在雌雄个体中各占一半

①科研小组认为“小耳”性状来源于基因突变,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它环境因素造成的,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耳”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小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共有三种表现型,黑色(A_B_)、棕色(A_bb)和白色(aaB_或aabb);毛的长短由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表是科研小组利用三组亲本进行多次杂交获得后代的统计结果:

组别

亲本组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黑色长毛

棕色长毛

白色长毛

黑色短毛

棕色短毛

白色短毛

1

黑色长毛×黑色短毛

9/32

3/32

4/32

9/32

3/32

4/32

2

黑色长毛×白色长毛

9/16

3/16

0

3/16

1/16

0

3

棕色长毛×棕色短毛

0

3/8

1/8

0

3/8

1/8

①根据上表中       组杂交组合,可判断在毛长短这一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②1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                    ;若其中黑色长毛亲本的两个个体杂交,后代生出棕色长毛个体的概率为         

③该种小鼠的白毛个体有多种基因型,现有一只白色小鼠,欲通过一代杂交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           的纯合体与之多次杂交,获得足够多的后代。请写出预期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④若右图为一只黑色小鼠(AaBb)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同一条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分别是A和a,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有                     

⑤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甲和乙都是由控制毛长短的C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甲第二个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乙第二个密码子前多了一个碱基。与正常小鼠相比,甲、乙两个突变体中毛长短变化可能性更大的是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