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8佳木斯市摸底考试)(20分)
Ⅰ(12分)红外线CO2分析仪可用于测定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及其变化量。将水稻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以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下图为光合作用增长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A――E是曲线上的点,请分析回答:
(1)图中光合作用增长率最大的是_____段。光合速率最快的是______点对应的值,在该点情况下,若想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
(2)若测定玉米的成熟绿叶组织,预计图中AB的斜率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大田生产上,地表CO2浓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请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写出一种提高地表CO2浓度的方法并简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该装置和白色棉质纱布测定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则主要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8分)如图所示,正在萌发的豌豆种子放在一广口瓶内,瓶内放一盛有足量溶液的小烧杯,广口瓶再与一水银液体压强计相连,在温度不变、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水银只升高到15.9 cm就不再升高了。这证明瓶中的空气被利用了_____%(体积比)。
(2)瓶中放入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还可用__________代替。
(3)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银柱升高15.9 cm后,萌发的种子将进行___________,最终将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中瓶内只放置萌发的豌豆种子,则水银柱的变化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肝组织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a、b、c合称为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c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________。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原因是图中标号[ ]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答案 (1)2/3 细胞外液 无机盐、蛋白质 (2)组织液和血浆 (3)e→d→c→f→g 6 g组织细胞 (4)不会 d 缓冲
解析 某一具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要具体分析,如血液中血细胞周围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这层细胞的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O2位于血红蛋白上,因此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所经过的途径: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其中要穿过的膜结构有红细胞膜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两层、组织细胞膜一层和其中的线粒体膜两层,共六层膜。正常人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原因是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对,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因此即使一个人喝入大量的食醋,也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18.为验证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做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
(2)在四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然后将等量的正常人的新鲜血液注入1号和3号试管中,注意边加边搅拌,再向2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加入量与血液量相等。
(3)分别从1号和2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然后向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加入量相等,搅拌均匀,再各取少量液体测定pH。与上一次测定值比较,1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1,2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2,比较这两个变化量ΔpH1________ΔpH2,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3号试管和4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乳酸,搅拌均匀,测定它们的pH,与刚才测定值比较,3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3,4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ΔpH4,比较这两个变化量:ΔpH3________ΔpH4,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