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生物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所以B曲线代表林木.是生产者.A和C是消费者.从A和C曲线的相随关系看.C曲线是随A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是被捕食者.C是捕食者.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与A对应的生物应是植食性昆虫.C是食虫鸟.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前5年该生态系统是基本保持平衡的.在第六.第七年.由于食虫鸟数量的急剧减少.植食性昆虫的数量迅速上升.林木遭受虫害.种群密度下降.生态系统已不能保持原有的平衡.这是人们大肆捕杀鸟类的结果. 答案 (1)食虫鸟 第三 次级 (2)该生态系统能基本保持平衡 (3)平衡遭到破坏 例题6 图10-8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请回答: 图10-8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 (2)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和 . (3)欲使C增加3kg.至少需A kg. (4)调够保证此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地化循环正常进行的是图中的 . 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题中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这部分能量通过生产者流向三个方向:一是生产者本身生命活动的消耗,二是枯枝败叶和死亡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而将其能量释放,三是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在高中生物教材上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为 10%-20%是一个平均效率.在不同的食物链和在同一条食物链的不同营养级之间的具体传递效率不一定是相同的.要用具体的数值来作具体的计算.在本题上上中能量从A传到B的传递效率为:×100%=16%,从B传到C的传递效率为×100%=15%.在计算C增3kg至少需要消耗A多少kg时.应按实际的传递效率计算.即3kg÷15%÷16%=125kg.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主要的成分.因为它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让其流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并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使无机物进入生物群落.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因它能将动植物尸体.残落物和排泄物中复杂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无机物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从而使物质循环得以顺利进行. 答案 16% 15% D 例题7 高山松林与玉米田相比( ) A.较为稳定.不需要附加能量即可保持平衡 B.较为稳定.但需要较多附加能量的投入方可保持平衡 C.较不稳定.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不需要附加能量就可保持平衡 D.较不稳定.需要附加能量才能保持平衡 解析 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通过化能自养型生物所固定的能量很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生态平衡的维持是不需要附加输入能量的.但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生物种群是根据人的需要拼凑在一起的.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有机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维持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平衡时.除了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之外.还必须不断地输入额外的能量.如锄草.施肥.灌溉等.如果失去了这部分额外的能量输入.人工建立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就会被杂草生态系统所代替.所以自然生态系统要比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要高. 答案 A 例题8 [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10-9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 这是一道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种群的数量变动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内综合题.对考生的认知层次要求属于理解水平的.估计难度系数在0.75左右.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与生物量金字塔是一致的.营养级越低.所占有的能量越多.生物量也相应越多,反之.营养级越高.所占有的能量越少.生物量也越少.据此可以排出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按题意.在一条封闭的食物链中.乙以甲为食.乙种群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甲种群数量的下降.丁种群数量的增加.而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必然会导致丙种群数量的增加. 答案 D 例题9 图10-10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10-10a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都与图10-10b相同. 图10-10 (1)请根据图10-10a.图10-10b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图10-11中用箭头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利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耗能和图中未标出的分解者耗能可不标出) 图10-11 (2)图 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 解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是食物的联系.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产生的联系称为食物链.许多条食物链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循环的主渠道.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根据这一原理结合经济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时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率.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答案 (1)见图10-12. 图10-12 (2)b图10-10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 例题10 图10-13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图10-13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调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解析 沙尘暴在近几年的新闻.报刊中都有大量的报道.沙尘暴已影响到了北京.天津.河南.上海等地.除此之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长江流域1998年的大洪水.气候的冷暖无常等现象频频出现.专家撰文指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特别是破坏了森林和草原带来的恶果.因为森林和草原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 答案 (1)①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②植被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土随风而起,③森林面积减少.防风固沙能力下降.(2)①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妥善养护,②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防止土壤裸露,③退耕还林还草. 本周强化练习: [能力训练] 一 (学生课外完成.教师课内重点讲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干物质快速增加的时期是曲线的斜率最大的时候,呼吸速率正是高峰期。A正确。图中显示在种子成熟后期呼吸速率下降较快,并到达很低的水平,应与种子中自由水减少相关。呼吸速率与自由水含量有关,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含量低,呼吸速率下降B正确;脱落酸抑制生长,呼吸速率下降。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脱落,而且在植物体内脱落酸增加是一般趋势。C正确。干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的能量和中间代谢产物来源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下降不利于干物质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在一个可控制温度和空气成分并相对密闭的温室(这个温室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内进行无土栽培的某一实验装置图及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里几种矿质元素的浓度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

若不改变图示任何装置和条件,通过较长时间培养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除培养液减少、叶片发黄等元素缺乏症外,主要的还有:________

(2)

从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曲线中,分析植株对A-E五种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在实验初期植株对________的吸收最快。

(3)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_______

(4)

若该实验装置因故需保留更长时间,改进的措施有更换培养液,向溶液中通入________,以满足根细胞呼吸的需求。

(5)

夜晚可通过适当降低温室的________,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6)

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植物光反应产生的氢和[  ]________较少,从而降低了暗反应中有机物的生成。([  ]内填标号,________上填名称)

(7)

如果晴天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别为清晨6时左右和傍晚18时左右,在清晨日出前、正午、傍晚日落后以及午夜四个时段分别测定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预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段将出现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小麦一生中需水量及对K和P的需要量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2表明,小麦在同一生长发育时期对K,和P的吸收量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小麦根细胞膜上运输K和P的载体数量不同。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土壤板结或气温下降,都会使植物吸收K和P等矿质元素离子的速度明显减慢。从以上事实中可以看出,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2)通过对图1和图2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小麦在同一生长发育时期,对矿质元素和对水分的吸收量是不同的,而耳也不,成正比例。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________

(3)某小麦地相对缺K,科研人员对小麦茎上部的幼嫩叶片和下部的成熟叶片中K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K的含量比例不同。K含量比例较低的是________叶片。

(4)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小麦对K的需要量很大的时期是从孕穗期到乳熟期。试从K、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方面解释其原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________,都需要k。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问题。

Ⅰ(13分)某科研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
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右表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和植株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请回答:

外界CO2浓度(umol/h)
实际光合量(u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1klx
0.1
0.1
0.1
0.1
2klx
0.27
0.44
0.61
0.78
(1)从以上研究可知,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番茄植株分别在图中N、B、F时,限制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中,共同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2)在图乙中DE段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曲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给大棚中的番茄植株一定量的14CO2,则在适宜光照下,14C首先会出现在番茄植株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化合物中。
(4)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h,这与图乙中__________点对应的光合作用情况类似。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27u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___________。
Ⅱ(7分) 苯丙酮尿症(简称)患者的血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超标。为了检测新生儿的血液中苯丙酮酸是否超标,请你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原理:枯草杆菌在含有其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若用滤纸吸取患儿血液干燥成血斑,将带有血斑的滤纸覆盖于含有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因苯丙酮酸含量超标,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被分解,枯草杆菌可正常生长。
(2)材料用具:带有待测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甲,带有健康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乙、枯草杆菌菌种、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相同的培养基、接种环、培养箱等。
(3)实验步骤:
①分别向相同的细菌基本培养基A、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在A、B培养基上接种枯草杆菌菌种;
③将滤纸甲覆盖于A培养基上,将滤纸乙覆盖于B培养基上;
④将A、B培养基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培养基上枯草杆菌的生长情况。
(4)实验分析:高
① 滤纸乙覆盖于B培养基上的实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配制培养基时,从枯草杆菌的代谢类型上看,应注意添加_____________类碳源;若在配制细菌培养基时加入了伊红和美蓝,则该培养基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分)回答下列问题。
Ⅰ.(13分)某科研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右表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和植株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请回答:

外界CO2浓度(umol/h)
实际光合量(u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1klx
0.1
0.1
0.1
0.1
2klx
0.27
0.44
0.61
0.78
(1)从以上研究可知,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番茄植株分别在图中N、B、F时,限制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中,共同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2)在图乙中DE段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曲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给大棚中的番茄植株一定量的14CO2,则在适宜光照下,14C首先会出现在番茄植株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化合物中。
(4)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h,这与图乙中__________点对应的光合作用情况类似。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27u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___________。
Ⅱ.(7分)苯丙酮尿症(简称)患者的血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超标。为了检测新生儿的血液中苯丙酮酸是否超标,请你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原理:枯草杆菌在含有其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若用滤纸吸取患儿血液干燥成血斑,将带有血斑的滤纸覆盖于含有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因苯丙酮酸含量超标,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被分解,枯草杆菌可正常生长。
(2)材料用具:带有待测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甲,带有健康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乙、枯草杆菌菌种、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相同的培养基、接种环、培养箱等。
(3)实验步骤:
①分别向相同的细菌基本培养基A、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在A、B培养基上接种枯草杆菌菌种;
③将滤纸甲覆盖于A培养基上,将滤纸乙覆盖于B培养基上;
④将A、B培养基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培养基上枯草杆菌的生长情况。
(4)实验分析:
①将滤纸乙覆盖于B培养基上的实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配制培养基时,从枯草杆菌的代谢类型上看,应注意添加_____________类碳源;若在配制细菌培养基时加入了伊红和美蓝,则该培养基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