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分)糖尿病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以前糖尿病患者一直依赖于从猪、牛体内提取的胰岛素。尽管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作用相似,但它们之间也有差异,而这种差异足以使患者发生排异反应。1928年,科学家首次应用生物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DNA分子中,生产出人类胰岛素。请回答:
(1)通过转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人类胰岛素,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
(2)糖尿病人血糖含量往往高于______mg/dL,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一般采取静脉注射而不能口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一次性输入胰岛素太多,病人易出现昏厥现象,采取的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
(3)胰岛素分子由A链(含21个氨基酸)和B链(含30个氨基酸)组成,两条链之间由2个-SH连接,A链上有1个二硫键。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嘧啶类碱基______个,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那么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31.(13分)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____,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2)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_____,某人血糖浓度长期高达185mg/dL,一部分血糖通过④排出体外,可用__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
(4)据图分析: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_______________,同时抑制_______________的分泌。在_______________和神经调节等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5)图中调节②③过程的主要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它与调节血糖去路的激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激素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调节。
(6)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浓度过高造成血浆
_______________增大,刺激_______________感受器,将兴奋传给大脑产生渴觉。
(6分) I型糖尿病是因胰岛B细胞受损而导致的疾病。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技术来治疗此病。
(1)此项研究的基本原理是: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_____,即可以分化为成年个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的能力。
(2)此项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将患者的_____移入到___的卵(母)细胞中,然后放入发育培养液中培养。几天后,从胚胎的_____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再将这些细胞诱导定向分化成___细胞后移植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
(3)诱导定向分化的方法之一: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控制___发育的相关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中。
(6分)据科学研究初步证实,目前在社会生活中对人和动物起着类似于激素作用的有害物质已经发现至少三百余种。常见的包括有机锡、二乙基人造雌性激素等。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为了探究雌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做了如下实验:
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幼蛙20只,分成甲、乙两组。把两组幼蛙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分开培养,每天同一时间饲喂:甲组饲喂用适量雌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直至幼蛙发育为成蛙,提供成蛙繁殖所需的所有条件(包括雄性成蛙),观察并记录排卵量,分别计算两组排卵量的平均值。
①本实验有多个变量,其中,________是自变量,请列举一个无关变量: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Ⅰ. ______ __,说明雌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
Ⅱ.……;
Ⅲ.……。
③为排除雌蛙体内雌激素对实验的影响,有人建议增设丙组,丙组除了雌性幼蛙被摘除卵巢外,其他的均保持与乙组相同。请你对这种做法作出评价:_____ _ 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 6分)下图为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参与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示意图,甲、乙分别代表两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据图回答:
(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通过 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 等过程(填图中数字序号),使血糖浓度降低。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 ,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 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 。因抗体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