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核区内的液体控制细菌的主要遗传性状吗?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9.研究者现已普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而且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请分析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1950年,美国Jackson实验室对一只肥胖鼠进行遗传测试,证明该鼠过度肥胖特征是可遗传的,表现为隐性遗传模式。研究者推测肥胖与基因的突变有关。

资料2. 1994年,科学家找到了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并发现了此基因的表达产物是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leptin。研究者发现将外源leptin给小鼠腹腔注射后,小鼠脂肪酶的活性提高,导致脂肪迅速分解。

资料3. 1995年,研究者发现肥胖基因的编码区含有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共含有18 000个碱基对。用转基因方法借助大肠杆菌可生产leptin。同年科学家用免疫沉积法证实在瘦人的血浆中存在leptin。因此有人建议肥胖基因应更名为“瘦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leptin命名为“瘦素”。

资料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春明指出,基因遗传会对肥胖产生一定影响,但肥胖主要与热量的摄取及运动相关。合理的减肥方法还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1)从遗传的角度看,肥胖基因发生突变,其表现型为__________。从代谢的角度看,摄入过多的糖类时,在__________的调节下,多余的糖类转变成脂肪,久而久之可造成肥胖。

(2)用分子探针检测肥胖基因及其信使RNA,发现只有脂肪细胞中含有其信使RNA,这是因为人类的肥胖基因在脂肪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可以推算该信使RNA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核糖核苷酸分子。

(3)请你用中心法则图解的形式,表示肥胖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肥胖者加强运动,可促使组织中脂肪分解为______________,这些物质随血液循环进入骨骼肌细胞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5)总的来看,个体表现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研究者现已普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而且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请分析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1950年,美国Jackson实验室对一只肥胖鼠进行遗传测试,证明该鼠过度肥胖特征是可遗传的,表现为隐性遗传模式。研究者推测肥胖与基因的突变有关。

资料2. 1994年,科学家找到了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并发现了此基因的表达产物是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leptin。研究者发现将外源leptin给小鼠腹腔注射后,小鼠脂肪酶的活性提高,导致脂肪迅速分解。

资料3. 1995年,研究者发现肥胖基因的编码区含有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共含有18 000个碱基对。用转基因方法借助大肠杆菌可生产leptin。同年科学家用免疫沉积法证实在瘦人的血浆中存在leptin。因此有人建议肥胖基因应更名为“瘦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leptin命名为“瘦素”。

资料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春明指出,基因遗传会对肥胖产生一定影响,但肥胖主要与热量的摄取及运动相关。合理的减肥方法还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1)从遗传的角度看,肥胖基因发生突变,其表现型为__________。从代谢的角度看,摄入过多的糖类时,在__________的调节下,多余的糖类转变成脂肪,久而久之可造成肥胖。

(2)用分子探针检测肥胖基因及其信使RNA,发现只有脂肪细胞中含有其信使RNA,这是因为人类的肥胖基因在脂肪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可以推算该信使RNA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核糖核苷酸分子。

(3)请你用中心法则图解的形式,表示肥胖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肥胖者加强运动,可促使组织中脂肪分解为______________,这些物质随血液循环进入骨骼肌细胞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5)总的来看,个体表现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6分)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__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Ⅱ.(16分)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6分)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__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Ⅱ.(16分)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__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Ⅱ.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