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
(1)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正、负或零)电位。
(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______向内扩散更容易。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 _____。
(4)下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以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5)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 )
A.K+经主动转运出膜外 B.Na+经主动转运出膜外
C.K+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D.Na+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Ⅰ.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在A点时植物细胞会产生ATP的场所
(2)如果该植物处于密闭的空间中,CO2 吸收速率也如图所示,则密闭空间中O2 在 点浓度最高。
(3)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① 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② 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气孔开启程度 。
Ⅱ.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右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体现内环境组成成分是 。?
(2)左坐标图b点时膜两侧的电位是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Gly释放出来。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
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类型中, 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
A.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 )
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
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类型中, 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
A.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 )
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
下图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____。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 ]__________的活性。
(4)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