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1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个。
(2)6时CO2在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12时到18时,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________(填“上移”、“下移”、“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10分)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1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1
(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个。
(2)6h时CO2在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三碳酸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________(填“上移”、“下移”、“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图2
(18分).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下图所示图解简单表示:
(1)科学家所用的这种生物技术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表明,当植物细胞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至少回答2种)等植物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可能表现出___________,发育成完整植株。
(2)图中“酶解”所用的酶应该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原生质体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4)图中c过程称为___________。通过c过程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根韧皮部细胞形态结构___________(相同/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分
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利用25%的蔗糖溶液以及其他用具,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6)某课外小组同学用愈伤组织同时进行了两组实验:甲组培养基中含3%的蔗糖,乙组培养基中不含蔗糖,经灭菌后接种,每组实验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光下和暗处培养。1个月后,观察植物体生长、分化情况,结果如下表:
培养条件 | 甲组 | 乙组 |
光下 | 正常生长,分化 | 不生长,死亡 |
暗处 | 正常生长,不分化 | 不生长,死亡 |
(18分).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下图所示图解简单表示:
(1)科学家所用的这种生物技术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表明,当植物细胞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至少回答2种)等植物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可能表现出___________,发育成完整植株。
(2)图中“酶解”所用的酶应该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原生质体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4)图中c过程称为___________。通过c过程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根韧皮部细胞形态结构___________(相同/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分
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利用25%的蔗糖溶液以及其他用具,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6)某课外小组同学用愈伤组织同时进行了两组实验:甲组培养基中含3%的蔗糖,乙组培养基中不含蔗糖,经灭菌后接种,每组实验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光下和暗处培养。1个月后,观察植物体生长、分化情况,结果如下表:
培养条件 |
甲组 |
乙组 |
光下 |
正常生长,分化 |
不生长,死亡 |
暗处 |
正常生长,不分化 |
不生长,死亡 |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叶片的叶肉细胞到获得胚状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 )
①无丝分裂 ②有丝分裂 ③减数分裂 ④原代培养 ⑤传代培养 ⑥植物体细胞杂交 ⑦细胞融合 ⑧脱分化 ⑨再分化
A.①④⑤⑦⑧ B. ②④⑤⑥⑧⑨ C.②⑧⑨ D.③⑥⑧⑨
(8)从图解可知,可在避光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 (用字母a~e回答)阶段,若为了获得三七的细胞产物,则只需培养到___________。若为了获得三七的人工种子,则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_。
(08北京海淀一模)(18分)科学家用脉孢霉(一种真菌)为实验材料,对基因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野生型脉孢霉在基本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基本培养基只含有野生型脉孢霉生长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营养成分。基本培养基中所含的营养要素可以归纳为: 。
(2)科学家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脉孢霉后,发现部分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用X射线处理脉孢霉的目的是 。
(3) 为确定这部分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不能生长的原因,科学家们继续做实验: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了某种物质,原来不能生长的菌株有的能够生长了。从而获得了三种与野生型菌株不同的突变型菌株A、B、C。实验结果见下表:
鸟氨酸 | 瓜氨酸 | 精氨酸 | |
A | 生长 | 生长 | 生长 |
B | ― | 生长 | 生长 |
C | ― | ― | 生长 |
实验分析:在哺乳动物的肝脏中,精氨酸是经过“前体→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的途径合成的。受这种生化观点的启发,科学家们认为:野生型脉孢霉可以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某类物质(前体),合成了一系列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应该属于脉胞霉的 代谢产物。
三种突变型菌株均能在添加了精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说明它们均丧失了 的功能。突变菌株B可在添加了瓜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但不能在添加鸟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原因是它 。
(4) 生化反应都由特定的酶来催化,一个基因突变导致了一个生化反应的不能进行,科学家们由此提出了“一个基因控制合成一个酶”的假说。在进一步的猜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基因突变使细胞合成了一种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的“酶”。于是有人继续探讨这个问题。一种免疫反应可检测到失活“酶”的存在,科学家们利用这种方法做了下面的实验。
第一步 设法得到影响上述生化反应的酶,将其纯化制成酶制剂,注射到家兔体内,获得相应的抗酶抗体(能和正常的酶及失活的“酶”发生沉淀反应)。酶制剂在免疫学上属于 。
第二步 在培养皿的琼脂上挖四个圆孔(如图21所示),在0号圆孔中加入抗酶抗体,在2号圆孔中加入野生型菌株提取物,3号圆孔中加入某突变菌株提取物,则1号圆孔中需加入 作为对照。
第三步0、1、2、3号圆孔中的物质各自在琼脂中扩散,观察1、2、3号圆孔与0号圆孔之间是否出现 。
实验结果分析:若出现 结果时,则支持“基因突变使细胞合成了一种失去活性的‘酶’”的推断。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