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B.C 3只烧杯培养同样大小的洋葱头.分别给予下表中的培养条件.4 d后.取A.B.C3只烧杯中同样大小的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培养条件 A B C 水 常换水 不常换水 常换水 温度(℃) 5 25 25 时间(d) 4 4 4 试回答: (1)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最少的是 烧杯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原因是 . (2)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较少的是 烧杯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原因是 . (3)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最多的是 烧杯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原因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A、B、C 3只烧杯培养同样大小的洋葱头,分别给予下表中的培养条件。4 d后,取A、B、C3只烧杯中同样大小的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培养条件

A

B

C

常换水

不常换水

常换水

温度(℃)

5

25

25

时间(d)

4

4

4

试回答:

(1)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最少的是      烧杯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原因是                                                                     

(2)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较少的是      烧杯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原因是                                                                     

(3)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最多的是      烧杯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胚胎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适当诱导物,发现培养的细胞呈胰岛样细胞的变化,下列系列实验,以检测该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

(1)胰岛素释放实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甲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成功,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                    

(2)体内移植实验:将细胞移植到患糖尿病的小鼠体内,测小鼠血糖,结果如图乙所示。胰岛素移植实验是否支持胰岛素释放实验的结论?                 。实验还发现1-2只移植组小鼠的血糖浓度没有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Ⅱ.因蒸腾作用增强,使叶水势下降,增大叶绿体膜对脱落酸的透性,叶绿体渗出的脱落酸引起气孔关闭。叶肉组织叶绿体中储存的脱落酸下降后,会合成脱落酸进行补充。一旦水势恢复正常,叶绿体停止释放脱落酸,脱落酸合成速率即显著下降。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验证部分根系干旱足以使气孔仍然处于关闭状态。请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补充完整。

(1)材料和器材:干旱引起的棉花叶片气孔关闭的棉株若干,烧杯,清水,扫描电镜等。

(2)方法和步骤:

 ①                                                                    

 ② 将A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B组                        

                        ,C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空烧杯中(干旱处理)。

 ③  用扫描电镜观察A、B、C三组棉株叶片的气孔形态,确定三组棉花叶片的气孔开启情况并做好记录。

(3)结果:                                          

(4)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太湖水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湖底底泥是否是引起水华的藻类种源的越冬场所,在冬季用柱状底泥采样器(外径60mm、内径52mm、高50cm)从太湖中采集柱状底泥。采样的每个泥柱总长40cm,将泥柱上层3cm段(编号HI)、中层10~13cm段(H2)和下层20~23cm段(H3)小心切出,立即取少量底泥置于干净的小烧杯中,加少许无菌水,充分混匀,静置1分钟后取上部液体进行显微检测,重复三次取样检测,采得各生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1)某同学认为,为了减少显微检测时工作量,可只进行一次取样检测,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上层底泥的藻类物种丰富度高于下层底泥
B.较上层与底层而言,中层底泥中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3)①.科研人员为了进一步确定底泥原样中是否存在某种藻类活细胞,将底泥样品接种到一定量的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__________等外界环境条件,在接种后的培养初期,培养基中的铜绿微囊藻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培养过程中发现,在矿质营养等环境条件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培养液中藻类密度过高时其净光合放氧率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②.调查发现。铜绿微囊藻和广源小球藻在底泥中的分布较广,种群密度较高。培养表明,这两种藻类的环境适应能力最强。同时这两种藻类也是太湖夏季水华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水华发生时藻类大量繁殖,除了与气候因素有关外,还与氮、磷等藻类所需营养大量进入水体有关。某兴趣小组欲探究造成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的矿质元素种类,请写出主要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