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及其同事发现了卡尔文循环,他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柯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摔制光照的有无。
(1)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 。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2)卡尔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探究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化合物,这时他发现C5
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C5。
(3)为了保持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某一状态,号尔文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小球藻放入70℃的热酒精中,其目的是使 ,导致化学反应停止,然后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 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
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及其同事发现了卡尔文循环,他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柯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摔制光照的有无。
(1)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 。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2)卡尔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探究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化合物,这时他发现C5
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C5。
(3)为了保持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某一状态,号尔文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小球藻放入70℃的热酒精中,其目的是使 ,导致化学反应停止,然后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 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
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及其同事发现了卡尔文循环,他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柯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摔制光照的有无。
(1)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 。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2)卡尔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探究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化合物,这时他发现C5
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C5。
(3)为了保持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某一状态,号尔文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小球藻放入70℃的热酒精中,其目的是使 ,导致化学反应停止,然后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 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将长势相同的若干植株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并置于相同环境中。在一个无云的晴天,Ⅰ组遮阴,Ⅱ组不遮阴,测定得到两组植株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组植株体内有机物总量在?????????? (填图中时间)最少。在c点对应时刻。Ⅱ组植株由于叶温较高,呼吸速率大于Ⅰ组植株,此时Ⅱ组植株叶绿体中NADPH的合成速率??????? (大于/等于/小于)Ⅰ组。
(2)在a~b段,光合作用的环境限制因素是?????????? 。此时若提高环境中CO2浓度,则光合速率将??????? (明显增大/基本不变/明显减小)。
(3)在c~d段,光强度???????? (是/不是)Ⅰ组植株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4)Ⅱ组植株在e~f段气孔逐渐关闭,可能是由叶片中????????? (填植物激素)含量增加所引起,此时光合速率急剧下降的最初原因是卡尔文循环中的?????????????????????????? (填反应式)减弱。
与C3植物比较,下列有关于C4植物叶片的细微构造及功能,正确的有( )
A.禾本科C4植物多具有特化的维管束鞘细胞
B.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
C.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D.维管束鞘细胞的CO2浓度比其它叶肉细胞为低
E.光照下,维管束鞘细胞的蔗糖浓度比其它叶肉细胞为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