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分)完成下列有关呼吸作用方式和场所的探究实验。
Ⅰ.右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表格有关内容:
装置 |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
甲 |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 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 适量的NaOH溶液 |
① |
乙 |
② |
③ |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
(2)将甲、乙装置均至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 |
甲 | 乙 | |
上升 | 不变 | ④ |
⑤ | 下降 |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
上升 | 下降 | ⑥ |
⑦ | 不变 |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
Ⅱ.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做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 。
改进措施: 。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 。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 请写出解决措施。
。
分析有关实验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下面是一些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实验材料与图形:
实验材料:甲.菠菜的绿叶;乙.紫色洋葱;丙.鸡肝研磨液;丁.酵母菌。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用上述有关实验材料做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或酶具有催化性)”实验,你认为选用的实验材料最好是 。
(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部位是洋葱的 ,该处的细胞大多处于A图中的 时期,A图中的 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用图A中的字母表示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正确顺序: 。
(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B图为实验过程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的原生质层由其中的 组成(填写序号),此时细胞处于
过程中。
Ⅱ.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是否真的如教材所示,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呢?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
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的反应速率;乙同学提出:先用酒精灯加热来制造高温条件,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1;丙同学指出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他经过重新思考,定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先让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过氧化氢,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2。
请回答:
(4)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 。
(5)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反应速率 | 0.38 | 0.42 | 0.45 | 0.5 | 0.7 | 1 | 0.55 | 0.25 | 0 |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纸中绘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6)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 。
(7)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分析有关实验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下面是一些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实验材料与图形:
实验材料:甲、菠菜的绿叶;乙、紫色洋葱;丙、鸡肝研磨液;丁、酵母菌。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用上述有关实验材料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或酶具有催化性)”实验,你认为选用的实验材料最好是________。
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部位是洋葱的________,该处的细胞大多处于A图中的________时期,A图中的________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用图A中的字母表示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正确顺序:________。
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B图为实验过程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的原生质层由其中的________组成(填写序号),此时细胞处于________过程中。
Ⅱ.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是否真的如教材所示,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呢?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
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的反应速率;乙同学提出:先用酒精灯加热来制造高温条件,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1;丙同学指出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他经过重新思考,定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先让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过氧化氢,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2。
请回答:
1.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
2.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纸中绘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3.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09柳州铁一中二模)(18分)请回答下列生物问题。
I 在保证温度等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右图所示 装置对某植物的部分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其中N
HCO
,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
),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确保图中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顺利进行,应适时向培养液中 。若将完全培养液换成镁元素含量较少的培养液,则该植株的新叶将从 处获得所需镁元素。
(2)若将装置中的1%NHCO
溶液换成等量的1%N
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
(三碳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
(3)在显微镜下观察图中植物的横切片,发现其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若用同位素C标记装置中N
HCO
的溶液,则在开始光合作用的最初阶段植物体内绝大多数的
C出现在 化合物中。
Ⅱ 科学家通过研究可知:细胞分裂素能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抑制叶片衰老。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 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
第三步: 。
(3)实验结果预测: 。
(4)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5)根据所学知识,细胞分裂素还有 的作用。(10分)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红色牵牛花瓣进行下列实验:①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蒸馏水中处理1min取出;②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③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得到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这个实验的叙述,遗漏了操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容是:( )
A.对照组实验 B.等量原则
C.同步处理 D.校正预处理
据此,请你对上述实验中不准确的操作进行补充叙述:
① ,② 。
(2)图中曲线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下实验材料中选( )种较好?
A.人的成熟红细胞 B.人的白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根尖分生区细胞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对所选材料进行处理________,
其原理是 。然后经离心机离心后,上层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沉降物中的结构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