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做了一个实验:从大肠杆菌K12中选取两个菌株A和B.菌株A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甲硫氨酸和生物素.菌株B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菌株A与B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若把菌株A与B混合培养在不含有以上五种物质的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几小时后.把细菌细胞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各自的菌落.频率是10-7. (1)在培养液中加入 可以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 (2)对上述实验现象可做出三种假设: a. .b. . c.营养上发生了互补.即菌株A所需的甲硫氨酸和生物素从菌株B泄漏得到.菌株B所需要的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从菌株A泄漏得到. (3)为了证明上述假设C是否正确.设计了U型管.中间有过滤器隔开.细菌不能通过.但培养液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若实验结果为: . 则获得的结论是:菌株A和B不能通过营养互补产生菌落 [答案](1)伊红和美蓝 (2)基因突变 不同细菌间的遗传物质发生了交换 (3)①在U型管中加入液体基本培养基 ②在U型管两端各加入菌株A和B.培养一段时间 ③将U型管两端的细菌各自取出洗涤后.分别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和观察 若实验结果为:U型管两端均变浑浊.固体平板上没有菌落产生 解析 (1)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2)根据菌株A.菌株B混合前后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进行推测假设:(3)如果菌株A和B能通过营养互补.菌株A.菌株B在U型管中能繁殖.洗涤后.涂布到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有菌落产生,如果菌株A和B不能通过营养互补.则固体平板上没有菌落产生.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在A点时植物细胞会产生ATP的场所    

(2)如果该植物处于密闭的空间中,CO2 吸收速率也如图所示,则密闭空间中O2          点浓度最高。

(3)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①  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②  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气孔开启程度           

Ⅱ.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右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体现内环境组成成分是                                 。?

(2)左坐标图b点时膜两侧的电位是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Gly释放出来。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利用紫苏植株进行实验,图甲表示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紫苏植株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1)图中B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增强,此时产生的      为CO2的还原提供条件,所产生的O2在细胞中的    (细胞器)被利用。

(2)紫苏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点是        。(用图中字母回答)

(3)该紫苏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2分)

(4)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①从该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X物质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以上方案有两处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              

②方案完善后,测得有关数据,得到下表的结果(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由此可以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浓度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曾从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272箱美味源金唛桂林辣椒酱中检验出含有“苏丹Ⅰ”成分。“苏丹Ⅰ”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偶氮苯类化学制剂,在人体内可形成二苯胺,二苯胺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Ⅰ”会导致鼠类患癌,癌变部位具明显的肿块,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苏丹红作为生物组织染色剂,用它对大豆子叶染色镜检,可被染色的成分或结构是( ▲ 

A.多糖B.蛋白质C.油滴D.核酸
(2)利用苏丹Ⅲ或苏丹Ⅳ对(1)中的答案选项进行染色时的颜色反应分别是 ▲ 
(3)为了证明“苏丹Ⅰ”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某学校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课题名称: ▲ 
材料用具药品:生长状况一样的健康小白鼠12只;“苏丹Ⅰ”;解剖盘;解剖剪;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两组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在A点时植物细胞会产生ATP的场所    
(2)如果该植物处于密闭的空间中,CO2 吸收速率也如图所示,则密闭空间中O2         点浓度最高。
(3)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① 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② 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气孔开启程度          
Ⅱ.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右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体现内环境组成成分是                                。?
(2)左坐标图b点时膜两侧的电位是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Gly释放出来。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__________,反应过程④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单位时间内A~L各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有__________。

(3)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__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________受阻。

(5)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浓度/nmol·g1(鲜重)

2.47

2.97

9.28

叶片的气孔导度/mol·m2·s1

0.54

0.43

0.27

①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