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能生产人胰岛素的细菌和人相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相同 B、控制胰岛素合成的信使RNA相同
C、遗传物质相同 D、都不含逆转录酶
胰岛素是一种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组成。1978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上,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人类胰岛素。下表为几种脊椎动物与人胰岛素分子之间的差异,请完成下列问题。
(1)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的碱基数应该为_______个,在氨基酸合成胰岛素时失去的水分子数是_______个。?
(2)人的胰岛素基因之所以能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上,从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核糖体上翻译出来的胰岛素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然后转移到_________内做进一步加工,最终由一些小泡包裹着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然后把胰岛素分泌到胰脏的_________中。?
(4)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应直接给病人注射,不宜口服,因为口服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天竹鼠控制合成其胰岛素的信使RNA与人的相应RNA比较,结果将是_________。?
A.长度相同,至少有18个碱基不同?
B.长度相同,有54个碱基不同?
C.长度相同,减少了若干个碱基?
D.长度不同,增加了若干个碱基?
(6)利用胰岛素信使RNA反转录合成单链DNA的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若需要将目的基因进一步复制扩增,其复制方式叫做_________。将目的基因(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进行重组使用的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Ⅰ、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在图中的①~⑩过程中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填写序号)。
(2)进行过程②⑥⑦必需的酶依次是 。
(3)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相比,通过②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含有 和 。
(4)图中A~D段表示质粒的某基因,B表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请在图下方的方框内用箭头表示RNA聚合酶在C上的移动方向。为使目的基因直接表达,目的基因插入的最佳位点是图中的 处 (填数字序号)。
(5)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成功表达,说明大肠杆菌与人共用一套 ,这里的成功表达指的是 。
Ⅱ、 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存在细胞结构名称是 。
(2)预测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高,原因是 。
(3)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 。
回答下列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的有关问题:
(1)图一为某细菌合成某种氨基酸的代谢调节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物质):
①氨基酸属于微生物的 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异养型微生物的 (至少答出两点)等营养要素。
②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来看,酶Ⅰ是 酶。氨基酸在细胞中积累过多,会抑制酶Ⅱ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与①相比有 的特点。
(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请根据此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用此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其成分中除添加琼脂外还应该添加 。
②目前通过发酵工程可以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图三表示含有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其中BC段表示的是 期,其中AC段大肠杆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 型;大肠杆菌代谢产物(胰岛素)积累的时期相当于曲线的 段;在生产中可采用 方法延长该期的时间,提高产量。当细胞出现多种形态,甚至畸形,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进入到图中的 段。利用基因工程合成胰岛素的过程中,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可作为受体细胞,但利用 合成的胰岛素不能以分泌物的形式获得。
(1)该病治疗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在这个实例中运载体是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转基因白细胞多次回输到患者体内后,免疫能力趋于正常是由于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物质的两个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人的腺苷脱氨酶基因与胰岛素基因相比,其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大肠杆菌基因相比,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病的治疗方法属于基因工程运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