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免疫的资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
1.人体产生HBsAb和HBeAb的细胞是________,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_______。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_状态,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如果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乙肝病毒首先通过细胞免疫的话,那么其细胞免疫的过程大致为________。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分析有关免疫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序号 | 检测对象 | 中文名称 | 相关物质及检出![]() |
1 | HBsAg | 表面抗原 |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
2 | HBsAb | 表面抗体 |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
3 | HBeAg | E抗原 |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
4 | HBeAb | E抗体 |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
5 | HBcAb | 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
分析有关免疫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序号 |
检测对象 |
中文名称 |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
1 |
HBsAg |
表面抗原 |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
2 |
HBsAb |
表面抗体 |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
3 |
HBeAg |
E抗原 |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
4 |
HBeAb |
E抗体 |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
5 |
HBcAb |
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 ,当得过乙肝且痊愈
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
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_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如果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乙肝病毒首先通过
细胞免疫的话,那么其细胞免疫的过程大致为
。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
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
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
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
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
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
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分析有关免疫的资料,回答问题。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序号 | 检测对象 | 中文名称 |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
1 | HBsAg | 表面抗原 |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
2 | HBsAb | 表面抗体 |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
3 | HBeAg | E抗原 |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
4 | HBeAb | E抗体 |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
5 | HBcAb | 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 ,当得过乙肝且痊愈
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
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_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如果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乙肝病毒首先通过
细胞免疫的话,那么其细胞免疫的过程大致为
。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
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
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
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
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
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
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11分)新华网北京2008年10月6日电: 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为发现两种引发人类致命疾病的病毒而荣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一:豪森教授在研究中证实了宫颈癌和HPV(人乳头状瘤病毒)之间存在联系,并使得医学界最终认识到,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HPV引起的 。在此基础上,葛兰素史克等制药公司开发出宫颈癌疫苗,使宫颈癌成为人类可以预防和根除的第一种恶性肿瘤。
资料二:1981年美国一些年轻同性恋者先后因一种怪病死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将这种怪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1982年该中心一项调查表明:艾滋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患者主要为同性恋和静脉注射毒品者,特征是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下降至几近于零。1983年法国人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开始从淋巴结肿大的同性恋艾滋病早期患者身上提取淋巴细胞并定期分析,很快就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资料三: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设想: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例如,HIV通过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识别CD4+T淋巴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则红细胞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⑴HPV侵入人体后经过 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刺激T细胞,T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的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 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 细胞。
⑵目前开发出的宫颈癌疫苗是主要通过转基因工程菌生产的蛋白质制品,其实质是抗原蛋白,它较传统的灭活、减活疫苗更安全,但要多次强化才行,为此基因疫苗应运而生。基因疫苗指的是DNA疫苗,即将编码外源性抗原基因通过 作工具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 ,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⑶1983年,两位法国科学家推测CD4+T淋巴细胞可能是HIV攻击的目标,其依据是
。
⑷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血液中HIV浓度和机体对HIV免疫反应的过程。
HIV在感染人体初期与潜伏期,临床上并无明显病症。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⑸科学家研究发现HIV表面的抗原蛋白经常发生变化,因此目前仍没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和药物。请从HIV在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入手,设计开发治疗艾滋病特效药的思路 : 。
⑹近年来,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给人们战胜AIDS带来新的曙光。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红细胞是 ,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衰老的红细胞成为 ,由人类的免疫系统清除。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