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中物质的量可以用下表中数据来表示的是 A.自由水的含量 B.蛋白质含量 C.叶绿素含量 C.铁元素含量 叶片存在天数 2 4 8 15 25 50 80 120 200 250 280 300 物质相对量 0.1 1.5 3.6 5.8 5.9 5.9 6.0 6.0 5.9 5.3 2.4 1.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下图是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利用紫色洋葱叶肉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实验时外界溶液是滴入少量红墨水的0.3g.mL-1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细胞D与E的染色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核DNA 数之比为__________,若要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常用植物的__________作切片,实验中装片制作时流程为__________。

(3)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________。

A.色素的种类 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 D.各种色素的颜色

(4)某同学在秋天做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提取和分离过程操作正确,预实验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

(5)有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为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需对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含量和光照强度对大豆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时用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大豆植株在室温25℃下进行,通过缓冲液调节密闭空间浓度的相对恒定。对各组实验装置精确测量的液滴移动数值记录于下表。请分析回答:

(1)在较强的光照下,每组半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第8、9组的结果相同,限制第9组装置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若在第6、7组之间增加一组实验,光强为8001x,浓度为0.05%,预期这一条件下装置中液滴向右移动的范围是______mm/h。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装置中浓度为0.03%时,光照强度增大到________lx时,光合作用速度就不再增加。

(4)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一段时间后,装置内能否出现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____________。

(5)若将大豆幼苗在该培养液中培养较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部分新叶片开始发黄,可能缺乏大量矿质元素是

[  ]

A.Mg
B.Ca
C.N
D.P

(6)若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条件下,则装置中毛细刻度管内的液滴应向_________方向移动。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含量和光照强度对大豆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时用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大豆植株在室温25℃下进行,通过缓冲液调节密闭空间浓度的相对恒定。对各组实验装置精确测量的液滴移动数值记录于下表。请分析回答:

(1)在较强的光照下,每组半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第8、9组的结果相同,限制第9组装置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若在第6、7组之间增加一组实验,光强为8001x,浓度为0.05%,预期这一条件下装置中液滴向右移动的范围是______mm/h。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装置中浓度为0.03%时,光照强度增大到________lx时,光合作用速度就不再增加。

(4)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一段时间后,装置内能否出现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____________。

(5)若将大豆幼苗在该培养液中培养较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部分新叶片开始发黄,可能缺乏大量矿质元素是

[  ]

A.Mg
B.Ca
C.N
D.P

(6)若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条件下,则装置中毛细刻度管内的液滴应向_________方向移动。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I.(11分)下图一是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不同的物质,a、b、c代表细胞器),图二为该植物在适宜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下,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的a表示__           _;从图一可知,该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__          _;在细胞结构b基质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              __。

(2)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   

(3)图二中,影响M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当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处于M点时,图一b中的物质②将来自于___ 。

(4)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二中的N点将向___移动。

II.(5分)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        __mL/h。

(2)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_       __(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_                __。

(3)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__           _反应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I.科研人员为研究氧气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测定了烟草叶片在25℃时,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氧气浓度

2%

20%

CO2的吸收速度(mg/h·cm2

23

9

       (1)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烟草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推测这种变化与         

    增强有关,还可能与光合作用的变化有关。

      (2)为了探究O2浓度对光合作用是否构成影响,在上表所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还需铡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以CO2的释放速率为指标)。假设在25oC,氧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 mg/h·cm2),氧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 mg/h·cm2)。

       ①如果23+X= 9+Y,说明:                                          

      ②如果23+X>9+Y,说明:____                                         

       II.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

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A

B

C

D

E

F

葡萄糖

+

+

+

+

丙酮酸

+

+

氧气

+

+

+

    洼:“+”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          ,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    ,根据试管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 H ,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一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明DNA使分布在

               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