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实验过程如下图. (1)①在培养基中加入噬菌体的目的是 , (2)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3)③结果表明实验假设成立.该实验的假设是 . (4)④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实验过程如下图。

(1)

该实验第四步中使用的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说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

在培养基中时培养噬菌体时加入大肠杆菌的原因是________

(3)

图中各培养皿,含抗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数最多的是________

(4)

结果表明实验假设成立,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5)

请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实验方法步骤如图所示:

注:每个培养皿中接入的菌液均为0.2 mL

(1)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2)实验分析:

①在培养基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加伊红-美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应的物质,其中________是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________是氮源。

③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④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________,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⑤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________,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大肠杆菌是位于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多种作用。请回答:

(1)

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

(2)

下表是用于实验的培养基成分:

①依成分划分,属________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________培养基。

②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

③加入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________

(3)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实验过程如下图。

①在培养基中加入噬菌体的目的是________

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③结果表明实验假设成立,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④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