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发酵食品的制作有密切关系。有人对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略)
(4)实施计划
a.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接种、培养。接种酵母菌时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计数、记录结果。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在此之后连续观察7天,分别记录下这7天的数值,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回答问题。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计数之前建议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预测最可能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最终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发酵食品的制作有密切关系。有人对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略)
(4)实施计划
a.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接种、培养。接种酵母菌时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计数、记录结果。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在此之后连续观察7天,分别记录下这7天的数值,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回答问题。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计数之前建议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预测最可能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最终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 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 。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2)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 。
(3)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图甲是培养纯合高茎抗病番茄植株的几种途径,其中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图乙是纯合高茎抗病番茄植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02吸收速率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____________ 过程(填标号)将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__________过程(填标号)出现细胞脱分化现象。
(2)图申中的抗病基因一般需要与相应的质粒进行重组,已知限制性内切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C一,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一。在抗病基因的两侧各有一个酶I切点和一个酶Ⅱ切点。请在方框中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3)图乙中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光饱和点)后,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 (答出两点)。若一天的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位12h则番茄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减少或增加)。
(4)已经测得玉米在光照强度Z时,其光合作用强度比番茄大。据此有人认为玉米的光饱和点大于番茄。请完成关于此问题的实验探究,以确定这种推论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玉米植株2盆,可调节光强度的光源2个,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的装置等(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的具体方法不做要求,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叶片的数量对光饱和点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液体培养基(固定体积的容器内)培养大肠杆菌并测定其菌体数量变化(a点时添加青霉素和新鲜培养基),结果如下图所示。下面对该菌体数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c-d段菌体数量不再增加,这与使用青霉素有关
B.a-b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明显升高
C.d点开始出现的变化说明d点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
D.曲线后一次波峰略低于前一次波峰一定是培养基遭受杂菌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