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普遍存在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存在着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2004年2月,玉米育种、栽培专家李登海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在较高密度下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创造并保持着夏玉米单产1 096.29公斤的世界纪录。从1991年至2001年,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面积2.26亿亩,粮食增产224.5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244.5亿元,为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突变性状后,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应该是_______________(①显性突变:b→B;②隐性突变:B→b)。
(2)“紧凑型”、“大果穗”等原来分别存在于不同玉米品种中的性状被完美地结合到了一个新品种中,这一过程使用的主要技术是_________。经过较长时间的大面积种植,依然保持着各种优良性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掖单13号玉米是精心选育得到的___________。
(3)“紧凑型”玉米(叶片夹角小,上冲)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挡阳光的缺点,在新品种增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紧凑型”有利于增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措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请你指出两点:①___,②____。
(4)若玉米“紧凑型”(A)与“平展型”(a)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果穗”与“大果穗”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二代中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
(5)农业上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可以采用套种的方法(即两种或几种农作物间行种植)。下图表示几种常见作物的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指出下列哪种种植方法最能充分利用光能( )
A.甘蔗和水稻
B.玉米和大豆
C.玉米和甘蔗
D.水稻和大豆
(6)在适宜温度、水分和CO2供应下,测得不同植物净光合作用量值(环境CO2减少量)如图所示。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2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光合作用产量高
C.阴生植物总是比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低,因而生长慢
D.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光合作用产量要比野生草本植物高,这与人工选择有关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A、B、C、D、E、F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A.
B.普通小麦(AABBDD)×黑麦(RR)→不育杂种(ABDR)小黑麦(AABBDDRR)
C.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F2→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
D.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配子幼苗 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
E.获取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转入棉花植株→抗虫棉
F.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1) A图所示过程称为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取决于 亲本。
(2)B过程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 ,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
用 处理。
(3)C过程表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 。[来源:Zxxk.Com]
(4)D过程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特点是 。
(5)E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所有生物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
是相同的。
(6)第F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动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试阐述原因 。
尽管微生物的发酵有各种各样的产物,但通常它们的生产能力小而且单一,不能胜任大批量的生产,于是科学家想方设法使它们的“功力”增长几十倍到几百倍,从而成为本领高强的“高级工人”,下面是让微生物增长“功力”的三种方法,回答其中的问题:
(1)第一种方法叫“原生质融合法”,是将两种不同发酵本领的微生物细胞放在一起进行处理,溶解掉细胞壁,让它们的原生质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微生物。
①溶解掉细菌细胞壁可以用酶解法,选用正确的方法是
A.温和条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温和条件、溶酶体酶
C.高温条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高温条件、溶酶体酶
②形成新微生物(细菌),从遗传角度来看,这是属于哪一种变异? ,所形成的新型微生物的后代有什么特点? 。
(2)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直接转移遗传物质DNA,制备出有超强能力的发酵微生物。
③这种方法所应用的技术是 ,其人工改造后培育出的微生物称为 。
④在由超强能力的发酵微生物产生的产品中,单细胞蛋白是指 。
(3)第三种方法是人工办法让微生物的DNA发生突变,然后选出符合要求的,能增加产量的个体。某科学家用紫外线处理黄色短杆菌后,得到很多突变体,在其中筛选出了不能合成 酶的菌种,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
(4)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利用这第(3)步用紫外线处理黄色短杆菌后得到的5种突变体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请分析回答问题:
⑤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
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增加或减少)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增加或减少)。
⑦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10分)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质量自然就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
(1)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要求的新品种,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设计最佳育种方案,尽快得到所需品种。
生物材料:
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 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C.小麦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非生物材料:自选
①育种名称: 育种。
②所选择的生物材料: 。(填写字母)
③该育种方案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希望得到的是能应用于生产的_______________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⑤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如: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成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________,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②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通过卫星搭载种子育成了太空椒,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为什么?___________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