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7℃ 38蛋白质 39核酸 40不可逆的破坏 41酶的活性 42细胞膜的稳定性 43好氧型 44厌氧型 45严格厌氧 46兼性厌氧型 47厌氧 48兼性厌氧 清单三 发酵工程 1谷氨酸棒状杆菌 2黄色短杆菌 3液体 4天然5豆饼.玉米浆 6尿素 7生物素 8.98kPa 9无菌 10好氧 11无菌空气 12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迅速溶氧 14.30~37 15.7~8 16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 17微生物 18人工诱变 19基因工程 20细胞工程 21基因工程 2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3反复的试验 24产量大大下降 25得不到产品 26培养基 27发酵设备 28多次扩大培养 29发酵过程 30添加必需的培养基组分 31营养需要 32温度.pH.溶氧.通气量 33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 34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 35pH呈酸性 36溶氧不足 37通气量 38搅拌速度 39加料装置添加酸或碱调节 40培养基中添加pH缓冲液 41代谢产物 42菌体本身 43菌体 44代谢产物 45蒸馏.萃取.离子交换 46质量检查合格 47抗生素 48传统 49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 50单细胞蛋白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析出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甲蛋白

23~30

乙蛋白

25~35

丙蛋白

38~40

丁蛋白

请据表回答:

(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析出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甲蛋白
23~30
乙蛋白
25~35
丙蛋白
38~40
丁蛋白
请据表回答:
(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的生理实验,将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肤血流量的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次数

指标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0.23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0.45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0.31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A、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乙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

       B、实验过程中,乙增加到最大值后,随丙降低而降低,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C、甲代表皮肤血流量,0℃时其数值降低,以减少热量散发

       D、0℃时,在甲、乙、丙共同作用下,小鼠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但是小鼠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析出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甲蛋白

23~30

乙蛋白

25~35

丙蛋白

38~40

丁蛋白

请据表回答:

(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         ,此时细胞中有       个着丝粒。

  (2)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                     

  (3)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4)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      条链含有放射性。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酶与基因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