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哺乳动物体内的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组织。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一:胰液的分泌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 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少量胰液液分泌
B.把适量稀盐酸从小鼠小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C.直接将稀盐酸注入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 不会分泌胰液
D.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小鼠小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假设二:胰液的分泌只是由某种化学物质引起。 A.刮取甲小鼠的小肠粘膜并用稀盐酸浸泡,把浸出液后注入乙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 大量分泌胰液
B.对照实验:刮取丙小鼠___________,注入丁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 ___________
(1)假设一的B组实验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说明: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请补充完整假设二的对照实验___________ ,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
(3)盐酸在高中实验中有各种不同的作用,请写出一个与本题盐酸的作用不同的。
(4)胰岛素由___________细胞分泌。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小鼠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确定假设二的化学物质是盐酸还是盐酸刺激产生的小肠分泌物,请完成以下探究。
①取18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饥饿两天,用少量盐酸刺激小肠,收集小肠内容物,除去大分子杂质,得到盐酸刺激小肠产生的分泌物;
②___________,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6只;
③向A、B、C组小鼠血液分别注入2ml稀盐酸、2mL小肠分泌物、2mL生理盐水;
④观察胰液分泌情况,分析并得出结论。请回答:
a、若A组与C组小鼠胰液分泌量基本相等,则证明___________;
b、若要证明盐酸刺激的小肠分泌物是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则需比较___________。
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经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完成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如图为该过程中的某一时期示意图。(图中①示透明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中②③分别为滋养层、内细胞团
ES细胞可取自③或原始性腺细胞
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图示时期,终止于生命结束
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图示时期之后的胚胎进行
碘元素被称为“聪明碘”,它进入人体后可以被甲状腺组织所摄取,参与甲状腺激
素的合成,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面是与碘有关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每天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碘制剂饲喂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甲状腺肿大的患病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分析该实验结果后,你对通过饮食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忠告是
。
②该实验中,A组小鼠甲状腺肿大患病率很高,原因是食物中“缺碘”导致血液中 含量过低,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直接促进甲状腺组织细胞分裂增生的 激素的含量升高。
③若用放射性“碘—131”(能发出β射线)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小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大大
增加,其致癌机理可能是诱发了 而导致原癌基因被激活。医学上给甲亢病人适当服用“碘—131”制剂又有治疗效果,原
因是 。
(2)实验二:日本9.0级大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后,曾在我国一些地区引发抢购加碘盐的闹剧。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加碘盐中的碘针对“碘—131”诱发的癌变是否有预防作用,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乙组实验步骤2的处理是
②专家指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个对照组才更有说服力, 将乙组步骤中3的“碘—131”制剂去掉,其余步骤与乙组相同。设置该对照组的主要目的是
。
③若甲、乙两组小鼠甲状腺均未出现癌变,最可能的原因是 。
碘元素被称为“聪明碘”,它进入人体后可以被甲状腺组织所摄取,参与甲状腺激
素的合成,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面是与碘有关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每天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碘制剂饲喂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甲状腺肿大的患病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分析该实验结果后,你对通过饮食预防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忠告是 。
②该实验中,A组小鼠甲状腺肿大患病率很高,原因是食物中“缺碘”导致血液中 含量过低,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直接促进甲状腺组织细胞分裂增生的 激素的含量升高。
③若用放射性“碘—131”(能发出β射线)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小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大大
增加,其致癌机理可能是诱发了 而导致原癌基因被激活。医学上给甲亢病人适当服用“碘—131”制剂又有治疗效果,原因是 。
(2)实验二:日本9.0级大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后,曾在我国一些地区引发抢购加碘盐的闹剧。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加碘盐中的碘针对“碘—131”诱发的癌变是否有预防作用,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乙组实验步骤2的处理是
②专家指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个对照组才更有说服力, 将乙组步骤中3的“碘—131”制剂去掉,其余步骤与乙组相同。设置该对照组的主要目的是
。
③若甲、乙两组小鼠甲状腺均未出现癌变,最可能的原因是 。
(8分) DNA亲子鉴定测试原理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黏膜细胞或者培育的组织内提取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探针”去寻找基因。相同的基因会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每个人的条码一半与其母亲的条码吻合,另一半与其父亲的条码吻合。反复几次过程,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并形成独特的条码,便可得到超过99.9%的分辨概率。 请回答:
(1)限制性内切酶能将DNA样品切成特定的小片段,这主要体现了酶的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多样性 D.作用条件温和
(2)“探针”是指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3)条码一半与其母亲的条码吻合,另一半与其父亲的条码吻合。为什么?
(4)样品DNA经PCR技术扩增,可以获取大量DNA分子。该技术是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动的生物体。
①图中A过程相当于生物体内的 过程。
②某样品DNA中共含3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A+T):(G+C)=1/2,现欲得到100个与样品相同的DNA,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③A过程也称为DNA的变性,此过程在温度高达90~95℃时才能完成,说明DNA分子具有一定的 性。
④由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催化C过程的酶是 ,它与正常细胞里的酶区别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