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好实验观察和记录 [步骤2与步骤3所用的蛋白质块应该是等量的(3)步骤3的蒸馏水应改成与步骤2等量的酶溶液(4)步骤2与步骤3所用温度应该不同] .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3ml浆糊.然后.在甲试管中加入2ml清水.振荡两试管.将其浸浴在35℃左右的温水中.5min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冷却后.用本尼迪森试剂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请回答: (1)两试管的现象是: . (2)试分析.在PH相同的情况下.酶促反应所需时间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 . ② . ③ . (3)乙试管在实验中起 作用.甲.乙两试管内对应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 . (4)若要观察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丙.丙试管的成分应和 试管相同.并将此试管放入 水浴中.此试管最后的颜色变化是 . (5)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丁和甲对照.丁试管应先后加入,若要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戊与甲对照.则戊试管先后加入物质的顺序是DBEF.该操作顺序是否合理?为什么? A.少许的蛋白清 B.小麦淀粉酶溶液 C.适量的浓硝酸(可与蛋白质产生黄色反应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与否,酶的含量极少.其颜色反应可忽略) D.3ml浆糊 E.适量的NaOH或HCl.用本尼迪森试剂试剂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1)甲试管依次出现绿色.黄色和橙色.乙试管无颜色反应(2)①浆糊量②小麦淀粉酶滤液量③水浴的温度(3)对照,为了排除各项量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便于分析实验结果ABC,不合理.因为加入小麦淀粉酶可能会与淀粉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扩展实验及实验设计 .取1-5号五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1ml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和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酶的专一性的试管组合是 . (2)能说明酶的高效性的试管组合是 . (3)试管3和4相比较.说明: . (4)试管3和5相比较.说明: . [2和3试管(3)酶在高温下会变性.失去催化功能(4)PH会影响酶的活性] .某同学对唾液进行下列研究.请回答: (1)用唾液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一些细胞位于其中.该细胞为 . (2)鉴定唾液淀粉酶的成分时.需选用 试剂.该试剂的成分及浓度为 . (3)在验证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证明淀粉已经分解成麦芽糖时.要利用麦芽糖的 性.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 沉淀. 实验中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速度太快.请设计两种可行的方案.降低反应的速度: ①: . ②: . (5)在验证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大的温度是否为37℃时.在用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实验的同时.还必须注意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2)双缩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①加大唾液稀释倍数②适当降低温度(5)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其他变量] .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在一个研究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实验中.先将马铃薯及钻孔器钻出2cm长的圆条.再将圆条横切成10个小圆片.然后放入一个大号注射器内.继而吸入10cm3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将针嘴用橡胶盖密封.如图显示注射器内收集气体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0 1 2 3 5 10 15 20 25 30 收集所得气体(cm3) 0 1.0 2.0 2.5 3.0 4.0 4.5 5.0 5.0 5.0 (1)请用表中数据.在上面的坐标上将实验结果绘成一曲线图. (2)反应速度最快的时段在 .最慢的时段在 . (3)试解释整个实验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 . (4)假设本实验所用的马铃薯小圆片是20片.而不是10片.试在题(1)答案的坐标上草绘一曲线表示实验过程所可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变小.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气体逐渐减少(4)略] .MnO2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可以将H2O2分解为H2O和O2.新鲜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这种酶也能将H2O2分解为H2O和O2.为了验证无机催化剂与酶的区别.做了如下实验: 取6支试管.标号A→F.每一试管内注入浓度为3%的H2O2溶液各5ml.其余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实验结果: (1)B与A相比.在单位时间内B管产生的气泡多.这说明 . (2)C与A相似.而D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 (3)E与A.C相似.而F管内只产生很少气泡.这说明 . [(1)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MnO2高.进而说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2)温度对MnO2的催化效率影响不大.过氧化氢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3)同温度一样.酸碱度对MnO2的催化效率影响不大.过氧化氢酶在酸性环境中活性降低.说明酶的催化受酸碱度的影响] .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3-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H2O2)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两次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萝卜提取液中含有 . (2)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相对值最低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 (3)B是第 次实验的曲线.理由是 . (4)如果把提取液加热到70℃.再进行第三次实验.结果将是 , 其原因是 . [PH=7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3)二,因为酶减少了一半.过氧化氢被分解的量也相应减少(4)过氧化氢的量不变,酶加热后变性.反应不能进行]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如下实验:取6只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个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1 2ml水+1 cm3瘦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2 2ml新鲜分泌物 +1 cm3瘦肉块 室温 瘦肉块明显变化 3 2ml新鲜分泌物 +1 cm3瘦肉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4 2ml水+1 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5 2ml新鲜分泌物+1 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6 2ml新鲜分泌物+1 cm3马铃薯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1)此实验中说明分泌物中有 酶.没有 酶. (2)试管1和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 (3)试管3与试管2相比.结果不同.原因是 . (4)猪笼草捕捉昆虫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 元素的一种适应. [对照(3)酶是蛋白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酶失去活性(4)氮] .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某同学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ml浆糊. ②用凉开水嗽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振荡后放入37℃水恒温10分钟.同时取出2 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方案中方法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第③步中B试管应加2ml清水.作对照实验,第④⑤步应对调,结论只能推出唾液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但不能证明水解的产物是什么.] .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分钟.再将酶与乳汁倒入同一试管内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比较并解释装置B和D的结果. (2)解释以下两种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什么? ①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温至40℃. ②将装置F内的混合物冷却至40℃.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指出调控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原则. (4)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之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分钟实验结果更准确? (5)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1)B的凝乳时间比D长.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40℃下酶的活性比20℃时高 (2)A内混合物加温至40℃发生凝乳.因为提高温度.会使酶的活性增高,F内混合物冷却至40℃不发生凝乳.因为凝乳酶在60℃高温已变性.失去催化活性(3)将PH调至接近中性.以保证酶的最大催化活性.并保证所有实验过程始终都在同一PH下进行(4)确保酶在某种特定的温度下的催化作用,排除温度对凝乳的影响(5)酶与乳汁一旦混合.在没有达到预定温度时.反应已经发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请设计一实验证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材料用具:3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 (1)实验步骤与结果: ①制备6ml淀粉溶液并在常温下冷却 ②取唾液若干 ③取3支试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 . ⑤ . ⑥ . 结果: . (2)步骤④与⑤能否调换次序?请说明理由 . (3)1号.2号.3号三支试管加入淀粉.唾液及保温时间均相同.这是因为了 .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你所设计的实验中. 是起对照实验的作用.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将上述三支试管都置于37℃的温水中若干时间.再进行检验.其结果将会怎样? . (4)如用此实验设计思路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在此实验的哪一步骤做调整.如何调整? . [(1)④将1.2.3号试管分别放入37℃的温水.沸水.冰块的环境中.⑤向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的1ml的稀释的唾液.摇匀后放置5分钟.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结果:1号试管溶液不变蓝.2.3号试管溶液均变蓝.(2)不能,因为如果调换次序.2号和3号试管内的淀粉酶也将其中的淀粉水解一部分(3)避免因淀粉.唾液和保温时间的不同给实验结果造成误差,1号试管,1号.2号管内的结果不再变化.原来放在冰块中的3号试管内蓝色逐渐消失而呈碘液的颜色.(4)应在步骤④作如下调整:向3支试管内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HCl溶液和NaOH溶液.] .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受温度.酸碱度和激活剂等因素的影响.已知NaCl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请设计一个证明Na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1)实验材料用具:淀粉糊.蒸馏水.碘液.稀释的唾液.适当浓度的NaCl溶液.试管.量筒.滴管等. (2)实验步骤: (3)结果分析: [(2)①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②向甲试管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③同时向两支试管内加入等量稀释的唾液,④向两支试管内各加入1滴碘液,⑤观察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掉.(3)甲试管中蓝色较快褪掉.证明Na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用蛋白酶制成蛋花:用胃蛋白酶粉.盐粉配置成人造胃液:用人造胃液和氢氧化钾制成中和胃液.把四个试管编号.按下表进行不同的处理.待时间经过510分钟以后可观察其结果.如果哪个试管里的物质变透明了.就说明哪个试管里的蛋白质被消化了.反之则蛋白质未被消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蛋花 5g 5g 5g 5g 试剂 20ml人造胃液 20ml中和胃液 20ml煮沸胃液 20ml人造胃液 温度 0℃ 37℃ 37℃ 37℃ (1)实验结果为物质变透明了的试管是 .原因是 . (2)若以试剂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实验.则可撤掉的试管是 .这样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若以温度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实验.则选取 试管进行实验.其中.作为对照的试管是 .最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用 试管和 试管相互对照可说明适宜的PH值是胃蛋白酶发挥正常活性必需的. [(1)4,此管中有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所需的适宜温度和PH(2)1,胃蛋白酶在煮沸和中和条件下会失去活性(3)1.4,1,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4)2,4] .E为人体消化道中的一种酶.下图用鸡蛋清作底物研究酶E的实验.在5支试管内分别放入含等量酶E的不同PH缓冲液.将试管放在20℃的水浴中.然后把鸡蛋清放在同样的细玻璃管中.再把玻璃管投入沸水.使鸡蛋清凝固变得不透明.实验从将装有固化鸡蛋清的细玻璃管放入试管中开始并计时.鸡蛋清经酶E的作用被消化.细玻璃管两端变得透明. 每2min测量一次细玻璃管的透明部分长度.计算已被消化的鸡蛋清的百分率.所得结果见下表: 实验开始后时间(min) 鸡蛋清被消化的% PH=2 PH=4 PH=6 PH=8 PH=10 0 0 0 0 0 0 2 12 8 0 0 0 4 28 12 0 0 0 6 39 20 0 0 0 8 55 29 0 0 0 10 68 38 3 0 0 12 94 53 10 3 0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水浴? (3)根据实验.你对酶E能得出哪些结论? (4)假设用唾液代替酶E作上述实验.你预期会得出什么结果? (5)假若在40℃稍下时实验.结果会如何?在80℃实验结果双会如何? (6)请推想人消化道的哪一部分会有此酶? [(1)研究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使温度恒定.受热均匀.避免温度变化对酶的影响(3)酶E是一种蛋白酶.其最适PH在2左右(4)蛋清不会被消化.因为唾液中没有蛋白酶(5)温度在40℃稍下时.蛋清被消化得更快.其中PH在2时消化得最快,温度在80℃时.蛋清不会被消化.因为酶已变性失活(6)胃中] .植物根系是一个生命活动极为活跃的器官.它能合成一些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同时也将一些物质排出体外.有人认为排出的物质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淀粉酶.请你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索小麦根系是否能够分泌淀粉酶. 实验材料:O.02%的淀扮和2%琼脂溶液.稀I-KI溶液.水.足量的小麦种子.培养皿.烧杯.温箱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0.02%淀粉和2%琼脂溶液平均倒在两个培养皿中.制成一薄层平板.标号为A.B.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可能的结果及原因分析: (1)结果: 原因: (2)结果: 原因: [ 第二步,将小麦种子和适量的水置于培养皿中萌发.待根长1厘米左右时.可用作实验材料 第二步:将上述实验材料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采用蒸煮等方法处理.使之死去. 第四步:取已萌发的活的小麦种子置于A皿的琼脂平板上.使根系尽量与琼脂板接触良好.B皿的琼脂板上.放置经处理过的死去的萌发小麦.使根系尽量与琼脂板接触良好. 第五步:将A.B皿在温箱中放置数小时后取出.拿掉萌发的种子.滴人适量的释I-KI溶液于琼脂扳上.观察颜色变化(l分) 可能的结果及原因分析: 小麦根系的分泌物中不含淀粉酶A板中根系接触过的地方不变蓝.B板中根系接触过的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样.均变蓝小麦根系的分泌物中含淀粉酶.] .目前对吸烟影响人体代谢方面的问题研究较少.为初步了解有关情况.一实验小组准备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香烟烟雾处理与酶的活性的关系 实验材料:新鲜猪肝.市售香烟若干支.自制抽烟器两支.试管若干支. 剪刀.镊子.10%过氧化氢溶液.研钵.水浴锅.温度计.卫生香.火柴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方法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步骤1:新鲜猪肝提取液的制备及实验准备 猪肝经剪碎.研磨.过滤后.滤液置于试管内.待猪肝提取液究分沉淀后. . 步骤2:香烟烟雾的收集和对照气体的收集 . 步骤3:将两支自制抽烟器内的气体全部以相同速度缓慢的注入两支盛放猪肝提取液的试管内.并保证充分接触. 步骤4:实验组和对照组酶活性的检测(包括反应操作过程及检测方法) (1) (2) (3) [ 步骤1 吸取等量的猪肝提取液上清液.分别加入两试管.置于适宜水浴锅内 步骤2 点燃一支香烟.用自制抽烟收集香烟烟雾.另一支自制抽烟器抽取等量空气另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的过氧化氢溶液.放人37度水浴锅内保温.用一支吸管吸取注入香烟烟雾的猪肝提取液1毫升.加入A试管.同时用另一支吸管吸取注入空气的猪肝提取液1毫升.加入B试管.并重新放回水浴锅内.将带余烬的卫生香分别放人A.B两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现象.预测:A试管内的卫生香无法复燃.B试管内的卫生香复燃,A.B试管内的卫生香均复燃] 8[同类题库] .下列哪一种液体不能作为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液?(C) A.丙酮溶液 B.酒精溶液 C.水溶液 D.汽油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D)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 .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收几次.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D) A.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 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 C.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 .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要保证分离后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最佳实验材料是(A) A.酒精和麦苗 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 D.蒸馏水和麦苗 .用韭菜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下列不能用作提取剂的是(A) A.水 B.丙酮 C.酒精 D.CCl4 .为了提取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碳酸钙.其作用是(B) A.调节PH.加速色素溶解 B.调节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C.使绿叶研磨充分 D.有利于四种色素的分开 .在研磨绿叶时.下列哪种物质不需要加入(B) A.丙酮 B.层析液 C.碳酸钙 D.二氧化硅 .某学生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时.收集到的滤液呈淡绿色.其原因可能是(AC) A.叶片较老较黄 B.加入的二氧化硅多了些 C.研磨不充分 D.漏斗基部塞的脱脂棉多了些 .做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装置是图中(D) .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C)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装置如下图.实验结束时在圆形滤纸上形成四个同心色素圆环.则最内圈所呈颜色为(D) A.橙黄色 B.黄色 C.蓝绿色 D.黄绿色 .叶绿体中色素经层析后.出现在滤纸上扩散最宽的色素带是.最整齐的色素带是(C)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叶绿体的色素能在滤纸条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C) A.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分层 B.阳光的照射使不同的色素彼此分开 C.滤纸对各种色素的吸附力不同 D.丙酮酸使色素溶解并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1)研磨绿叶时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而加入CaCO3的原理是 . (2)定性滤纸进行干燥处理的目的是 . (3)对滤纸剪去两角的目的是 . (4)所画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这样可避免 以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5)层析装置加盖的目的是 . (6)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颜色是 .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近的是 与 . [(1)中和细胞中的有机酸(2)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均匀扩散(3)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避免层析液挥发影响效果并引起中毒(6)蓝绿色,叶绿素a,叶绿素b] .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所述.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所在: (1)将5克新鲜菠菜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酒精.石英砂后.迅速研磨. (2)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细线小心均匀地划出一道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划2-3次. (3)把划好细线的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振荡.以加快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1)未加碳酸钙.叶绿素可能会被破坏(2)划滤液细线时.不能连续迅速地重复划2-3次.要待干后才能划第二次.同样划第三次(3)层析时不能振荡烧杯.这样会使滤液细线上的色素部分溶解到层析液中.使色素带不清晰]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入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几乎无色. 处理 A B C SiO2 + + + CaCO3 - + + 95%乙醇 + - + 蒸馏水 - + - 注:“+ 表示加,“- 表示不加 试回答:(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2)几乎无色,叶绿素不溶于水(3)深绿色,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 9[同类题库] 质壁分离实验 .当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现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表皮撕下.放在0.1g/ml的蔗糖溶液中.甲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只少许缩小.乙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则明显缩小.就实验开始时.正确的解释是(D) A.对这一蔗糖溶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乙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B.对这一蔗糖溶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甲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C.对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D.对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分离的是(D) A.原生质 B.液泡 C.细胞质 D.原生质层 .与“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A)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细胞 ②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或复原的程度 ④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⑤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⑥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用紫色洋葱做实验材料效果好.这是因为(B) A.只有紫色洋葱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B.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 C.细胞膜呈紫色.便于观察 D.细胞内的液泡大.便于观察 .对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进行分析.能得到证实的是(ABC) A.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或已死亡 C.细胞液和周围溶液的浓度关系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鉴定的是(AB) A.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的收缩性 C.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光镜下一般不易分辨出来.但以下哪个时期除外(D) A.有丝分裂新时期 B.有丝分裂中期 C.渗透吸水时期 D.质壁分离时期 .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随着其质壁分离过程的进行.该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就会(A) A.由小变大 B.由大变小 C.保持不变 D.不能判断 .将一张洋葱磷片叶表皮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列三种状态的细胞.你认为这三个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由强到弱的次序是(A) A.a > b > c B.a < b < c C.b > a > c D.b < a < c .用30%的蔗糖溶液来处理生物细胞.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可能是 A.实验材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B.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 C.实验材料是死细胞 D.实验材料是经纤维素酶处理的植物细胞 .将猪膀胱注入一半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小时称一次重量.下列坐标图中.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B) .在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下列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D)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烘干的小麦胚乳细胞 C.树干的导管细胞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下表的资料显示.4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A.B.C.D四种不同溶液1小时后质量转变的百分率.由表可知溶液浓度最低的是(A) 溶液 马铃薯质量转变百分率 A 增加5% B 减少5% C 减少3% D 没有变化 A.溶液A B.溶液B C.溶液C D.溶液D .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0.45M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5M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4M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没发生什么变化.上述实验说明(D) A.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 B.细胞膜不容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 D.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约为0.4M .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浓度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 不分 刚分 显著 显著 小组成员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该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B) A.≥0.2 B.≤0.15 C.≥0.3 D.≤0.2 .将新鲜土豆制成“凹 形槽.材料用具是:水槽.0.3g/ml的蔗糖溶液和清水.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A中的凹槽液面将会 .其原因是 . (2)图B中的凹槽液面将会 .水分子运动的方向是 . (3)要想使C图凹槽中的液面下降.则甲液体应选用 .乙液体应选用 . (4)若将熟土豆按图B设置.则凹槽中的液面将 . [(1)下降,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2)上升,清水→土豆细胞→凹槽(3)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下图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叶表皮细胞,请回答: (1)图A细胞处于何种生理状态? (2)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 > > (3)如上图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 > . (4)假设将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发展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将如上图所示的从 → → . (5)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 > > .三个细胞中最先可能死亡的是 . (6)图中标号①指的物质是 . (7)在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盖玻片下的A细胞状态变为B细胞状态? . [A.B外界溶液(7)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渗透作用原理与实验设计 .花青素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给你提供紫色洋葱作实验材料.请使用显微镜和必备用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以上结论.写出简要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1)取洋葱 .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可见到一个个“紫色细胞 .事实上紫色的花青素并非整个细胞都有分布.而是只分布在 的细胞液中. (2) . (3) . (4) . 结果分析: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则证明了花青素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1)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央大液泡(2)在装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酸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观察细胞液的颜色变化相同操作相同操作,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的细胞液在酸液和碱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某同学在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分别采用0.3g/ml的蔗糖溶液.0.5g/ml的蔗糖溶液.1mol/L的KNO3溶液和1mol/L醋酸溶液制作了四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发现前三组在2-3分钟后发生了部分质壁分离.5分钟后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而第四组无质壁分离现象发生. 对前三组在观察到明显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5分钟观察.发观第1.2组无变化.而第3组却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然后对前2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第1组4-5分钟后复原.而第2组无变化.不能发生复原. 请分析各组装片发生变化的原因. [(1)0.3g/ml的蔗糖溶液由于浓度适中.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而0.5g/ml的蔗糖溶液能够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由于浓度太高.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死亡的细胞不能发生渗透作用.所以不会再复原.(2)1mol/L的KNO3溶液由于其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会发生质壁分离.但由于细胞膜上有运输K+和NO3-的载体.所以会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引起复原现象.(3)1mol/L醋酸溶液不酸性液体.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导致细胞死亡.故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撕取紫色万年青的叶表皮.剪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分另浸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KNO3溶液 A B C D E F o.11 0.12 0.125 0.13 0.14 0.50 质壁分离程度 - - 初始分离 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质壁分离及复原状况 - - 自动复原 自动复原 诱发复原 不能复原 请回答: (1)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约为 . (2)用硝酸钾溶液诱发细胞质壁分离的基本条件是 . (3)C和D处理均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你对这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是 . (4)用高浓度硝酸钾溶液诱发细胞质壁分离.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主要原因是 . [(1)0.12-0.125 mol/l之间(2)硝酸钾溶液浓度大于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3)K+和NO3-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逐步进入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反而略大于外界溶液浓度(4)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引起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我们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了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等渗浓度.有人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细胞依次放入下面各组溶液中.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培 养 皿 蔗糖溶液 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细胞占观察细胞数目的百分比 培 养 皿 蔗糖溶液 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细胞占观察细胞数目的百分比 1 0.2 无 5 0.6 80% 2 0.3 无 6 0.7 99% 3 0.4 15% 7 0.8 100% 4 0.5 40% (1)该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 . (2)如果再给你4组实验材料.请设计可以更精确地测定出细胞细胞液等渗浓度的方法. [分别配制浓度为0.52 mol/L.0.54 mol/L.0.56 mol/L.0.58 mol/L的4组蔗糖溶液.进行类似的实验(或:先配制浓度为0.55 mol/L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如果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超过50%.则再配制浓度为0.53 mol/L的蔗糖溶液,如果没有达到50%.则再配制浓度为0.58 mol/L的蔗糖溶液,依次类推.共进行4次实验操作.)] .请根据下列条件设计一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瓶10%的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一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一只.刻度玻璃管1支.细线1根.支架1个. (1)实验步骤 (2)结果分析 [(1)①将一瓶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②将另一瓶中的溶液装入透析袋.再用刻度玻璃管插入透析袋.用细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捆住扎紧③将插有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在支架上.注意记录玻璃管液面的刻度④过一段时间.细心观察液面刻度的升降 (2)如果液面升高.那么透析袋中的蔗糖溶液应是高浓度30%的蔗糖溶液.烧杯中应是10%的低浓度的蔗糖溶液,如果液面降低.烧杯中应是30%的蔗糖溶液.透析袋中是10%的蔗糖溶液] .为测定洋葱表皮组织的渗透压.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 (3)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既不会失去水分.也不吸收水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将发现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4)实验步骤: ①配制浓度分别为5%.10%.15%.20%.25%.30%的系列浓度CaCl2溶液 ②撕取洋葱表皮组织.分别用清水制成临时装片.并分别编号 ③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已知溶液渗入表皮组织临时装片中.方法是:从临时装片上的盖玻片一侧滴入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④马上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先寻找紫色表皮细胞.再观察质壁分离情况 ⑤当发现某一浓度下的表皮组织中.全部细胞都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前一个溶液浓度下.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则可以认为:细胞液浓度介于前一浓度与后一浓度之间. 分析并回答: (1)指出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的错误.并分析原因. (2)指出实验步骤设计中的错误.并分析原因. [(1)一是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子仍在通过膜出入细胞.只是此时向细胞内运动的数目与向细胞外运动的数目相同而达到平衡,二是并非全部的植物细胞都不发生质壁分离.因为此时的植物细胞液浓度是该组织全部细胞液浓度的平均值.因此是一部分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而另一部分有质壁分离.另外.在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也同样不发生质壁分离,(2)一是不应选用CaCl2溶液.氯离子和钙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改变细胞液的浓度.影响实验.应选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蔗糖,二是应将撕取的洋葱表皮组织.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块材料.因为材料制作会对细胞产生伤害.使细胞液流出.这样做可尽量减少误差.制作临时装片.不应用清水.清水会导致误差.改用溶液来制作临时装片,三是第三步不必进行,四是确定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标准不应是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当溶液浓度接近细胞液平均浓度时.该浓度是高于组织块的部分细胞.又低于组织块的另一部分细胞.当全部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时.溶液的浓度已经远远超过细胞液了.] .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和细棉线. (1) 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 (2)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 ② ③ ④ [①袋内外液体均不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不能通过.②袋内外液体均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能通过.③袋内液体变蓝.袋外液体不变蓝.表明碘能通过.淀粉不能通过.④袋内液体不变蓝.袋外液体变蓝.表明碘不能通过.淀粉能通过.]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一新鲜鸡蛋.将具气室外蛋壳敲碎.然后置于清水中.一小时后观察. (1)请描述该同学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分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1)蛋壳破处的蛋壳膜向外鼓起.直至胀破(2)蛋壳膜是半透膜.内部蛋清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蛋清吸水] .下图是有关物质扩散的图解.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图解是成立的.(要求2直接在下面的装置工和装置Ⅱ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溶液或试剂的代号.以表明你的设计). 可供选择的溶液及试剂:①淀粉溶液 ②葡萄糖溶液 ③蒸馏水 ④I2-KI溶液 ⑤少量班氏试剂(班氏试剂能跨膜扩散.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形成砖红色沉淀) (2)根据你的设计方案.预测一段时间后.两个透析袋内的颜色变化:装置I ,装置Ⅱ . (3)若想明显观察到水分子扩散的结果.装置应如何改进? . (4)透析袋价格昂贵.请提供两种能替代透析袋的生物材料 . [(1)如下图 (2)方案1:装置I袋内溶液变蓝,装置II袋内溶液变红,方案2:装置I袋内溶液呈碘液颜色.装置II袋内溶液变红(3)将透析袋套在有标记的漏斗口上或将有标记的玻管插入透析袋内 (4)动物膀胱膜.肠衣.洋葱内表皮.卵壳膜] 11[同类题库]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的实验中分别使用2mol/L.0.14mol/L.2mol/L.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作用分别是(A) A.溶解.析出.溶解.溶解 C.溶解.溶解.析出.溶解 B.析出.溶解.析出.溶解 D.溶解.析出.溶解.析出 .下列图示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I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C) .DNA在下列哪种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B) A.2.00mol/L B.0.14 mol/L C.0.015 mol/L D.0.10 mol/L .在DNA的粗提取过程中.初步析出DNA和提取较纯净的DNA所用的药品的浓度和名称分别是(B) ①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 ②2.00mol/L的NaCl溶液 ③0.14 mol/L的NaCl溶液 ④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⑤0.015 mol/L的NaCl溶液 ⑥0.04 mol/L的NaCl溶液 A.①③⑤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与析出DNA粘稠物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操作时缓缓滴加蒸馏水.降低DNA的溶解度 B.在操作A时.用玻璃棒轻缓搅拌.以保证DNA分子完整 C.加蒸馏水可同时降低DNA和蛋白质的溶解度.两者均可析出 D.当丝状粘稠物不再增加时.此时NaCl的浓度约为0.14mol/L. .下列有关“DNA粗提取 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 B.在“析出DNA粘稠物 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粘稠物不再增多 C.在用酒精凝集DNA时.要使用冷酒精 D.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中有三次过滤: (1)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 (2)过滤含粘稠物的0.14mol/L NaCl . (3)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 NaCl. 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A) A.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B.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C.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纱布中DNA D.含较纯的DNA滤液.纱布上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为获取较纯净的DNA.采集来的血样可用蛋白酶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除去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 B.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除去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D.除去血细胞中所有的蛋白质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中.和“使用蛋白酶从染色体中提取DNA 中的蛋白酶具有相似作用的物质是(D) A.NaCl溶液 B.蒸馏水 C.柠檬酸钠 D.冷却的酒精 .DNA不溶于下列何种溶液(D) A.NaCl溶液 B.KCl溶液 C.MgCl溶液 D.酒精溶液 .下列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使DNA析出最彻底和溶解度最高的是(A) ①0.14mol/L ②2mol/L ③0.25mol/L ④0.015 mol/L A.①和② B.②和① C.②和③ D.②和④ .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B)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在析出DNA粘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粘稠物不再增多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E.在DNA的溶解和再溶解时.要充分搅拌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中: (1)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目的是 . 第二次目的是 . (2)说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的作用: 2mol/L NaCl的作用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分)为探究不同离子对肠淀粉酶(最适pH为8)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 试管编号及试剂

实验步骤

11%NaCl溶液(mL

21% CuSO4溶液mL

31% Na2SO4溶液mL

4

蒸馏水(mL

①加入试剂

1

1

1

1

②加入pH 8缓冲液(mL

1

1

1

1

③加入1%淀粉溶液(mL

1

1

1

1

④加入肠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⑤各试管室温下反应2min

⑥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1mL

⑦将各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⑧观察、记录结果

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

(或浅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

1)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比较3号与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1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组实验中属于空白对照的是??? 号试管的实验。

4)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步骤⑤和步骤⑥能否对调(即先做步骤⑥,再做步骤⑤)?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想探究一下适宜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长素溶液的浓度范围,他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安排如下:

Ⅰ.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蒸馏水、生长素溶液。

Ⅱ.实验步骤:

A.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1000 mg/L、10 mg/L、0.1 mg/L、1 ug/L、0.01 ug/L)。

B.取5个试管编号,分别在1~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5种浓度不同的生长素溶液。

C.在每个试管中各放入1粒小麦种子,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浸泡24小时。

D.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事先在培养皿中垫上用蒸馏水浸湿的滤纸,从1~5号试管中取出种子,分别放入与之编号对应的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摆放好后,盖上培养皿盖(不影响氧气的供应且氧气充足),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E.观察与收集数据。

Ⅲ.分析与讨论:

问题1.该同学的老师认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有几处不严谨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列出3点):

(1)         

(2)         

(3)         

问题2.若你是实验小组成员,负责观察和收集数据,请按实验目的要求,选择      作为测量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探究不同离子对肠淀粉酶(最适pH为8)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及试剂

实验步骤

11%NaCl溶液(mL

21% CuSO4溶液mL

31% Na2SO4溶液mL

4

蒸馏水(mL

①加入试剂

1

1

1

1

②加入pH 8缓冲液(mL

1

1

1

1

③加入1%淀粉溶液(mL

1

1

1

1

④加入肠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⑤各试管室温下反应2min

⑥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1mL

⑦将各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⑧观察、记录结果

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

(或浅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

 

1)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比较3号与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1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组实验中属于空白对照的是??? 号试管的实验。

4)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步骤⑤和步骤⑥能否对调(即先做步骤⑥,再做步骤⑤)?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江西师大附中三模)I.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生物实验过程中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实验人员在生物实验中碰到的有关颜色异常的问题,分析回答: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在做脂肪鉴定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到部分脂肪微粒位于花生子叶中的细胞之间,最可能的原因是       

(2)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        ,③        

(3)某实验人员用棕色的广口瓶按课本要求规范地制作小生态瓶,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各成分比例适中,取材良好,制好后放在卧室的装饰柜中,一星期后发现水质和藻类颜色异常,为了维护小生态瓶的稳定性,至少应作下列改进:①     ;②    

II.阅读下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实验目的:1.验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2.确定某种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最适浓度范围

(二)材料用具:萝卜、水稻、油菜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00mg/L, 10mg/L, 0.1mg/L, 1μg/L, 0.01μg/L)

(三)实验步骤:

1.取5个试管编号,分别在1-5号试管中加入5种浓度不同的生长素溶液;

2.在每个试管中各放入2粒萝卜种子,浸泡24小时;

3.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事先在培养皿中垫上蒸馏水浸湿的滤纸,从1-5号试管中取出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不影响氧气供应且氧气充足,)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4.观察与收集数据。

(四)分析与讨论。

问题1:本实验步骤中有三处不严谨,请指出:

(1)                                    

(2)                                    

(3)                                    

问题2: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和具有普遍性,需要                  

                                      

问题3:若你是实验小组成员,负责观察和收集数据,请按实验目的的要求,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