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除注明的分数外.其余每空2分.共22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人类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 的最具说服力的实验. (1)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如果仅凭猜想.控制其性状的遗传物质有可能量 . (2)硫仅存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而99%以上的磷存在于DNA.研究者想到了用35S标记T2蛋白质.用32P标记另外一些T2DNA的实验方法.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 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和保温后.再搅拌.离心.离心管内的液体被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物两部分.大部分32P将在其中的 内被检测到. 你认为怎样才能得到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 (4)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理论上分析.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复制出n个子代噬菌体.其中携带32P的噬菌体有 个.根据图15所示培养装置可以判断.被T2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型.T2噬菌体与被其感染的大肠杆菌间的关系属于 . (5)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大肠杆菌.开始时.大肠杆菌只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大肠杆菌才开始利用乳糖.这是因为.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和分解乳糖的酶分别是 . 实验室保存的大肠杆菌不慎混入了酵母菌.图16示将混合菌液稀释后.利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所显示的两种菌落.请你写出利用青霉素筛选分离出大肠杆菌的方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遗传物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发现的问题:

(1)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实验,证明了在“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的                 

(2)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                  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       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若用DNA被32P标记、蛋白质的S是32S噬菌体侵染DNA中P是31P、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产生的子一代噬菌体中含是32S的占    %;子二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32P的占     %。

Ⅱ、下图为人类两种遗传病家族系谱。甲病(由A或a基因控制)和乙病(由B或b基因控制),已知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请结合遗传系谱图回答:

(4)甲病的遗传是             遗传病。

(5)Ⅰ-1的基因型是             ,Ⅲ-10的基因型是             

(6)若Ⅲ-8与Ⅲ-11婚配,生育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剩余出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①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
②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DNA?          为什么?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      )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2)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下图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①在紫外线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②如何将图中的抗T2噬菌体的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人类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最具说服力的实验。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1)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如果仅凭猜想,控制其性状的遗传物质有可能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得到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3)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4)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 DNA分子。理论上分析,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复制出n个子代噬菌体,其中携带32P的噬菌体有              个。复制时用的原材料来自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实验与探究的相关问题。
(1)质壁分离实验: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胭脂红溶液(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材料浸润在胭脂红溶液中。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

A、B处的颜色分别是            。将上述玻片放在80℃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B处颜色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高温下使生物膜失去               
(2)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所看到的细胞大多数处于       期;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甲、乙、丙),请你在丁图上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利用细菌培养噬菌体;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__________(填“32P”或“35S”)标记的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内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

(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I和II),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预计第III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