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分)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观察其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
平均每条绿豆芽 长出不定根数 |
每条不定根 平均长度(mm) |
①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5.92 |
37 |
②用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4.16 |
18 |
③全营养液 |
3.82 |
17 |
④浓度为85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44 |
29 |
⑤浓度为17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02 |
24 |
⑥浓度为26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4.85 |
20 |
⑦蒸馏水 |
3.17 |
14 |
(1)根据上表各项分析,①的各项数据均高于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对绿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青少年食用绿豆芽,绿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长素对茎、根等器官的生长均有影响,右图是水平放置的绿豆幼苗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表示茎远地侧的是________。
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观察其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 平均每条绿豆芽长出不定根数 | 每条不定根平均长度( mm) |
①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5.92 | 37 |
②用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4.16 | 18 |
③全营养液 | 3.82 | 17 |
④浓度为85 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44 | 29 |
⑤浓度为170 moUL的生长素溶液 | 5.02 | 24 |
⑥浓度为260 mol/L的生长素溶液 | 4.85 | 20 |
⑦蒸馏水 | 3.17 | 14 |
(1)根据上表各项分析,①的各项数据均高于②,最可能的原因是 。
(2)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对绿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两重性? 。说明理由: 。
(3)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 (填序号)。
(4)青少年食用绿豆芽,绿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请说明理由: 。
(5)生长素对茎、根等器官的生长均有影响,下图是水平放置的
绿豆幼苗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
地侧的是 ,表示茎远地侧的是 。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分)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2分)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酵母菌原液/mL |
培养温度(℃) |
A1、A2、A3 |
10 |
0.1 |
15 |
B1、B2、B3 |
10 |
0.1 |
10 |
C1、C2、C3 |
10 |
0.1 |
5 |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2分)。
该对照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为了探究木瓜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木瓜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 |
12小时后CO2浓度(%) |
1 |
25 |
0 |
0.35 |
0.368 |
2 |
25 |
10 |
0.35 |
0.342 |
3 |
25 |
20 |
0.35 |
0.306 |
4 |
25 |
40 |
0.35 |
0.289 |
5 |
25 |
60 |
0.35 |
0.282 |
6 |
25 |
80 |
0.35 |
0.280 |
7 |
25 |
95 |
0.35 |
0.279 |
请分析回答:
(1)设计这一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木瓜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 原则。
(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 ,C5化合物的含量会 。
(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木瓜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
(6)为提取木瓜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木瓜叶片外,还应加入
(至少写出二种)。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严;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
利用下图中的甲所示结构进行下列有关神经传导方面的实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A、B、C三处中的_________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能引起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2)用电极刺激①处,如果观察到肌肉收缩,并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________;
用电极刺激②处,在③处没有测到电位变化,再用电极刺激③处,在②处测到电位
变化,则证明__________。
(3)①处距离A处5cm,②处距离A处15cm。刺激①处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15×10-3;刺激②处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0×10-3。由此可计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______m/s。
(4)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I、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I组材料的____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_____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阻断乙图所示结构的兴奋传递。如果该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可能是作用于图乙中的[ ]________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