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氨基酸的元素只有C、H、O、N
B.10肽中的肽键数、氨基数、羧基数分别是10、1、1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蛋白质和氨基酸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产生的颜色都是紫色
利用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作出判断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
检测/观察对象 |
试剂/染色剂 |
实验结果 |
① |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
苏丹Ⅲ |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
②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吡罗红 甲基绿 |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
③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
健那绿 |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④ |
正常人尿液中葡萄糖的鉴定 |
斐林试剂 |
生成砖红色沉淀 |
⑤ |
蛋白质含量不足的劣质奶粉鉴定 |
双缩脲试剂 |
呈现蓝紫色或近蓝色 |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在染色之前,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用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实验①中需用到50%的酒精,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4)鉴定葡萄糖时,使用斐林试剂,要求__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
(5)双缩脲试剂使用时,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衡水中学高一调研)(5分)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请回答问题:
(1)花生种子中的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呈现 色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最终颜色为 色
(3)可溶性还原糖有 、 。(写出两种即可得分)
(4)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颜色反应的加热条件是: 。
科学家已证明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1)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可构成________种排列形式。
(2)第一个被破译的密码子是苯丙氨酸(UUU)。1959年,科学家M·Nirenberg和S·Ochoa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RNA为模板,在适当的条件下合成了只含有苯氨酸的多肽链,需要的“适当条件”是________。
(3)继上述实验后,有人用C、U两种碱基合成的相间排列的RNA为模板来实验一个密码子是不是含有3个字母。已知密码子之间是连续阅读的。科学家认为如果密码子是“二联体”或“四联体”,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只能含一种氨基酸。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本实验的最终结果形成了亮氨酸和丝氨酸交替排列的多肽链,由此可判断:________。
(4)后来人们用多种不同的人工mRNA实验,观察氨基酸的类型及比例,找出了编码20种氨基酸的全部密码子。例如,用含不同比例的U和G合成的多核苷酸链为模板,肽链上含有半胱氨酸、缬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从数学的排列知识和氨基酸的种类推理可判断密码子不可能是“二联体”,理由是________。科学家对本实验中的结果分析是用统计学方法推算人工mRNA中三联体密码出现的频率与掺入的氨基酸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了上述6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请说明具体分析过程:________。
(5)科学家用3个核苷酸片段组成的各种多核苷酸链来检查相应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证实了全部的密码子。若mRNA为GUGGCUACGGUGAAACAC,则合成的相应氨基酸序列应该是________。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个转运RNA。若以此RNA片段进行逆转录,则需要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等,形成的双链产物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
(设计实验,论证结论)请根据下列材料和实验原理,设计一个证明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1) 实验器材:鸡蛋、人的唾液、清水、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小烧杯、玻璃棒、试管和滴瓶。
(2) 实验原理:鸡蛋的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CuSO4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即双缩脲反应。如通过实验再证明淀粉酶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即可证明淀粉酶是蛋白质。
(3)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取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破坏蛋黄),取少许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