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1、2、3、4,向各试管内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2、将2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
![]() |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等都属于实验的 量,而过氧化氢的分解快慢属于实验的 量。
2、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
已知: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加热可以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以便于其分解。据此推断:
5、本实验的结论是: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
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
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
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
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
A |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 ① |
B |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 ②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C | ③ | ④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A |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 ① |
B |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 ②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C | ③ | ④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Ⅱ.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 。
(2)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 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大。
(3)研究发现,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对稳定时,植物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缺水是导致气孔关闭的主要因素。请据此推测图中C、D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 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
(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 ||||||
5×10-5 | 5×10-4 | 5×10-3 | |||||
叶片中X的浓度/mol·g-1(鲜重) | 2.47 | 2.97 | 9.28 | ||||
叶片中的气孔导度/mol·m-2·s-1 | 0.54 | 0.43 | 0.27 |
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①
②
(09重点中学联考)(7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知,一品红是观赏叶子的大蓟科植物,其切口处常有乳汁分泌,乳汁凝聚后堵塞切口和导管,妨碍水分吸收,与百合、康乃馨和玫瑰等其他花卉相比较难保鲜。因此花农和花店老板都很伤脑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丙组进行了一项试验。
(1)材料用具:一品红鲜枝若干,100 mL烧杯3个,酒精灯,温度计,1%CuSO4等。
(2)研究课题:一品红保鲜方法的探究。
(3)实验原理:活细胞具有分泌功能,而高温、Cu2+可能导致细胞内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4)方法步骤:
a、取三个烧杯编号为1、2、3,1号加清水50 mL,2号加 ,3号加 。
b、选取 的一品红枝条若干,随机平均分成三组。
c、分别将三组枝条同时插入1、2和3号烧杯,并注意在 培养。
d、定时观察记录三组一品红枝条脱水情况。
(5)预期结果和分析:2、3号组比1号组一品红枝条萎蔫推迟,理由是 。
(6)实验结论:热(高温)杀和药(化学试剂)杀切口处细胞均能 。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A |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 ① |
B |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 ②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C | ③ | ④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Ⅱ.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 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 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 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