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对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正确的叙述是 ( ) 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模板.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证明了噬菌体前后代性状的传递是靠DNA完成的。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如下问题。

(1)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256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在此实验之前,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请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搅拌并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证明了噬菌体前后代性状的传递是靠DNA完成的。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如下问题。

(1)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256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在此实验之前,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请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搅拌并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分子表明(    )

A.其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

C.能够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和性状

D.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分子表明(    )

A.其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

C.能够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和性状

D.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