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r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 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 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 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 具体方法是: ①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 . ③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④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培养基的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若在培养皿的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则培养皿中长出菌落颜色表现为 .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 (3)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4)你认为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r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

  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

  具体方法是:

  ①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

  ③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④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培养基的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若在培养皿的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则培养皿中长出菌落颜色表现为________。

(2)

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________。

(3)

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

(4)

你认为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10分)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