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图7-8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三个生态系统,请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回答:

Ⅰ.下表是对生态系统㈠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分析回答:

                         单位:102千焦/m2/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2)该生态系统中B与D的种间关系为       ,若C大量死亡,则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3)右图是本生态系统中常见两种害虫「拟谷盗」与「扁拟谷盗」的生态栖位偏好图。根据该图,下列哪些选项正确?











A.在干燥、高温条件下,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B.在潮湿、低温条件下,扁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C.在潮湿、中温条件下,扁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D.在干燥、中温条件下,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4)该生态系统曾受到轻微污染,生态平衡并未遭到破坏,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稳定性。

(5)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Ⅱ.右图表示生态系统㈡的食物网。








(1)乙、丙的关系为    ,若乙生物被全部杀死,则戊获得的能量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2)若戊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3)若戊的食物2/3来自乙,其余来自丁,则戊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甲_________Kg。

Ⅲ. 经调查,生态系统㈢的食物链中共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分别用X、Y、Z表示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变化成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可以称之为群落

B.变化前后该群落的丰富度没有发生变化

C.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D.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没有选择性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野生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3

5

9

蕨类

7

5

8

灌木

15

4

2

松树

0

2

0

落叶树

20

5

0

 

非生物因素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风速

距地1.5米的光强

土壤湿度(%)

48

35

15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05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氨量(mg·kg-1)

9.4

4.5

2.3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最丰富的地点是________。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之间的物种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______。

(2)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3)下图方框中表示被调查地点的生态系统,用箭头画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     _株/(100 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图乙        曲线表示。
(2) 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图丙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            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                  
(3) 在T时后的一段时间内(丙图中),对该生态系统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
62.8%
99.7%
①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②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      _株/(100 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图乙         曲线表示。

 (2) 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图丙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             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                  

(3) 在T时后的一段时间内(丙图中),对该生态系统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

62.8%

99.7%

①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②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