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会有某种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进行培养:
蛋白胨 | 10 g |
乳糖 | 5 g |
蔗糖 | 5 g |
K2HPO4 | 2 g |
伊红Y | 0.4 g |
美蓝 | 0.065 g |
蒸馏水 | 1000 mL |
将pH调到7.2 |
A.霉菌 | B.酵母菌 |
C.大肠杆菌 | D.乳酸菌 |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据此可以在培养基中控制某种化学物质的有无,来分离筛选微生物。如加入过量的氯化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青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下表是用于分离筛选硝化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的培养基的部分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编 号 |
成 分 |
含 量 |
编 号 |
成 分 |
含 量 |
① |
粉状硫 |
10g |
⑤ |
FeSO4 |
0.5g |
② |
(NH4)2SO4 |
0.4g |
⑥ |
CaCl2 |
0.5g |
③ |
K2HPO4 |
4g |
⑦ |
H2O |
100mL |
④ |
MgSO4 |
9.25g |
|
|
|
A.配制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操作是灭菌
B.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有机碳源,可筛选培养出硝化细菌
C.如果在该培养基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钠,可筛选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如果在该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和有机碳源,可筛选培养出酵母菌
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某种细菌,配制的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表:
蛋白胨 乳 糖 蔗 糖 K2HP04 伊红Y 美 蓝 蒸馏水 | 10 g 5 g 5 g 2 g O.4 g O.065 g 1 000 mL |
将培养基pH调至7.2 |
(1)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培养基所含的氮源是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4)该细菌在同化作用上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5)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哪种细菌( )
A.霉菌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乳酸菌
自发生苏丹红事件以来,食品安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食物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如苏丹红、重金属铅、二英等;另一类是食物中含有的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丙肝病毒等致病病原体。要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食品监督部门会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含量进行检测。
请回答以下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相关问题:
(1)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会有某种细菌,配制如右表所示培养基进行培养:
蛋白胨 | 10 g |
乳糖 | 5 g |
蔗糖 | 5 g |
K2HPO4 | 2 g |
伊红Y | 0.4 g |
美蓝 | 0.065 g |
蒸馏水 | 1000 mL |
将pH调到7.2 |
|
①该培养基所含有的碳源有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培养基所含有的氮源有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
③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
④该细菌在同化作用上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型。
⑤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__________。
(2)泡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许多人对它情有独钟,但在其美味的掩盖下,却隐藏着亚硝酸盐巨大的危险。
①要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得超过____________。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据此可以在培养基中控制某种化学物质的有无,来分离筛选微生物。如加入过量的氯化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青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下表是用于分离筛选硝化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的培养基的部分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编 号 | 成 分 | 含 量 | 编 号 | 成 分 | 含 量 | ||||
① | 粉状硫 | 10g | ⑤ | FeSO4 | 0.5g | ||||
② | (NH4)2SO4 | 0.4g | ⑥ | CaCl2 | 0.5g | ||||
③ | K2HPO4 | 4g | ⑦ | H2O | 100mL | ||||
④ | MgSO4 | 9.25g | | |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