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选做题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做.则以A题计入总分.鈥︹€�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7分)

    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并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   

    A题.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实际,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                                。目前采用①________已经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                   新菌种。

  (2)在发酵过程中,产物源源不断地产生。这说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采用了               的发酵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发酵菌种为             ,常需增加通氧量。当发酵生产的产品是代谢产物时,还要采用②                     等分离提纯的方法进行提取。

B题.很久以前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能制造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当时许多人就想把编码这一蛋白质的基因(抗虫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以降低昆虫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抗虫玉米新品种。下图为这一转基因玉米的主要培育过程。

(1)获得特定目的基因的途径除了从该细菌中直接分离抗虫基因外,还可以             。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必须用             酶和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             等,而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例如应具有                   以便进行筛选。

(2)由转基因玉米细胞经过             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发育成胚状体和试管苗。若要制备转基因玉米的人工种子,可选择上述实验过程中的             再包裹合适的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07江苏卷)选做题

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并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  

B题.很久以前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能制造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当时许多人就想把编码这一蛋白质的基因(抗虫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以降低昆虫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抗虫玉米新品种。下图为这一转基因玉米的主要培育过程。

   

(1)获得特定目的基因的途径除了从该细菌中直接分离抗虫基因外,还可以            。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必须用             酶和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             等,而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例如应具有                   以便进行筛选。

(2)由转基因玉米细胞经过            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发育成胚状体和试管苗。若要制备转基因玉米的人工种子,可选择上述实验过程中的            再包裹合适的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是选做题,在A或B中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做,则以A题计人总分。

  A. 2007年2月27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2006年最高科技奖颁给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李振声院士在小麦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用20年时间成功地将偃麦草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导入小麦,育成了高产、抗病、优质的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为农业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远缘杂交需克服____________  、杂种不育、杂交后代疯狂分离三大困难。

  (2)若李振声院士利用缺体小麦和偃麦草杂交,将偃麦草的某一含抗条锈病基因(T)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经培养、筛选出一株抗条锈病的小麦,则此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培育出的小麦可以看作一个杂合子,理论上,它白交产生的F1代中,仍具有抗条锈病特性的植株占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缺体小麦(6n=40)是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异造成的,若给缺体小麦授以偃麦草的花粉,则所结小麦种子种皮中含有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B.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试    管

A

B

C

D

E

F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

+

+

+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 mL

+

+

+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 mL

+

+

4.加入蔗糖酶溶液1 mL

+

+

5.加入蒸馏水1 mL

+

+

6.酶促水解反应条件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 mL

摇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防止                                   

 (2)上述实验中,只有A、D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                        

(3)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对照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4)本实验中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简答题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A给分。

B.人体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各种现成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所摄取的营养物质中,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________等;同质量下,贮能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糖类中,作为细胞主要能源物质的是________

(2)

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________

(3)

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与该功能相适应的小肠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①小肠粘膜有皱襞,其表面有很多绒毛 ②小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种消化酶 ③粘膜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突起 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 ⑤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

(4)

从人体消化道中获得A、B、C三种酶,已知A、B、C三种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9.0、7.0,在适宜条件下,将三种酶液分别与淀粉混合,结果汇总如图甲;将三种酶液分别与蛋清混合,结果汇总如图乙;将三种酶液分别与多肽混合,结果汇总如图丙。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B、C三种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酶分别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简答题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A给分。

A.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载体是________

(2)

要使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进行切割。假如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________(单选)

(3)

切割完成后,采用________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________

(4)

再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________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________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________出抗病的棉花。

(5)

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________

[  ]

A.

淀粉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6)

转基因棉花获得的________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