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微生物生长的全部营养中,对其正常生长繁殖必需的养料成被称为限制因子。色氨酸是某种大肠杆菌突变株的限制因子。下图表示色氨酸浓度对该大肠杆菌突变株生长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
(1)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基因结构不同于人的特点是 。
(2)在该大肠杆菌的营养要素中,色氨酸可能的作用是_ _ (答两点即可)。
(3)在色氨酸浓度为2.0mg/mL的情况下,如果用紫外线等处理(A~C)___ _段菌种,可以提高诱变频率。
(4)由图可见,在低浓度(<2.0mg/mL)情况下,增加色氨酸浓度可同时提高繁殖速度和生物量;在__ _情况下,增加色氨酸浓度只能提高生物量,进一步提高色氨酸浓度,反而会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衰亡,其原因是_ 。
(2004全国Ⅱ,31)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
据图分析回答:
(1)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________;将该气体引入________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混浊。
(2)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进行________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试管继续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导致试管内顶部也出现少量气体,这是这些微生物从试管中的________获得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一般来说,微生物所需的营养要素可归纳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大类。
(5)这些微生物可能的来源是(答出两个来源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
(04全国卷Ⅰ)(22分)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
据图分析回答:
(1)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该气体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混浊。
(2)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进行_________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
(3)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试管继续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导致试管内顶部也出现少量气体,这是这些微生物从试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一般来说,微生物所需的营养要素可归纳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
(5)这些微生物可能的来源是(答出两个来源即可)。
Ⅰ如图18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 (0.2kb)。
(1)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 )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2)已知在质粒pZHZl中,限制酶G切割位点距限制酶E切割位点0.8kb,限制酶H切割位点距限制酶F切割位点O.5kb。若分别用限制酶G和H酶切两份重组质粒pZHZ2样 品,据表4所列酶切结果判断目的基因的大小为 kb;并将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G和H切割位点标注在图19中。
(3)若想在山羊的乳汁中收获上述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则需将重组质粒pZHZ2导入至山羊的 细胞中。
Ⅱ食品安全人们日益关注。一种保鲜剂——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但其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鲜素和 (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类似,其只能人工合成,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青鲜素毒害性进行了检测。
①该实验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_ ,所用培养液中需要加入的特殊营养成分是
②请完善检测青鲜素毒性的实验: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编号为1-6,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向1号培养瓶中加入生理盐水,向2-6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
第三步: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制成临时制片,用显微镜观察记录变异细胞的数目,统计变异细胞百分比。
培养瓶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添加剂中青鲜素浓度(mg/L) | 水 | 10 | 30 | 90 | 270 | 810 |
变异细胞比例 | 0 | 0 | 1/106 | 1/106 | 2/106 | 8/106 |
结果如下表:
结论:低浓度的青鲜素毒性很小, 。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下面是发现和研究青霉素的过程:
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没有青霉菌的培养基内布满了细菌。 假设: 实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内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青霉菌,并用这种培养液培养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
①该实验的假设是 。
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
。
(2)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用涂布器将适量细菌培养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地“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都保留下来,都具有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①培养基的营养构成中一般都含有 、 、 和无机盐。此外,培 养基还需要满足微 生物生长对 、 营养物质以及 的要求。
②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由“步骤2”可知,此实验采用的是 法。此方法可通过统计菌落数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 。
③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