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每个装置中只画了一个幼苗作为示意). 请回答: (1)要证明重力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应选择 装置进行实验. (2)造成丁装置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 (3)如果一开始就使整个实验装置处于无重力状态.则丙装置中幼苗的生长方向是: .丁装置中幼苗的生长方向是: . (4)比较丙.丁二装置中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可知本实验中重力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比单侧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由此可判断:乙.丁二装置中幼苗弯曲生长到相同角度时. 装置所需的时间较长. 34.下图是人体体内的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图2中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化为 .从能量角度看.信号在图2所示结构的传递过程中.信号形式的变化是 . (2)若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 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但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使效应器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3)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4)炎热的夏季中午.某人从室外走进温度很低的冷藏室时.其皮肤中各有关效应器的即时反应是: 和立毛肌收缩.从而减少热的散失. 35.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的.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和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1)分析甲图.位于Ⅱ1片段上的某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可能与乙图的 相符.其遗传特点是 . (2)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其中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是 . (3)根据甲图.该动物与人类在性染色体的形态上的区别是该动物 . 与白毛位于甲图所示①和②染色体的I片段.某雌性杂合子与雄性杂合子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6.“韩江水利枢纽 工程是我市水利建设上的一件大事.拦河坝建成后上游水位逐步上升.使我们的母亲河变得更加美丽.这也要求我们要更好地做好对韩江水域污染问题的监测.控制和治理.若下图纵坐标表示韩江某河段的污染指标的相对值.P/R代表在河流的特定地点的生物呼吸量与有机物生产量的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河流的3-6km处.P/R比例增高的原因是 . (2)在2-5km的河段中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主要是 . (3)在河流的6km以下.水体溶氧量减少的原因是 . (4)据测定.在河流5km处生产者在黑暗中释放的CO2为44mg/h.而在光照充足时释放的O2为32mg/h.则生产者实际产生的有机物的量为 mg/h. 37.夏季某浅水池塘中均匀分布着开黄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水毛茛.它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泡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毛茛全株有毒.一般鱼类等水生动物不食.生物小组的同学拟在该池塘中放养专食水毛茛的转基因小金鱼.经实地调查和科学计算.他们共放入了X尾小金鱼.并认为这是该池塘的最大放养量. (1)同一株水毛茛.其叶型在空气中和水中存在差异.从进化角度看.这是 的结果. (2)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他们如何进行调查和计算的? ①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 法,在调查某一水域内水毛茛的自然种群密度时.发现该区域内一块密度大.另一块密度小得多.则应如何处理? . ②现已算出水毛茛的总生物量为M.那么如何算出该池塘能平衡饲养的小金鱼的最大放养个体数X? . (3)次年夏季.发现众多开黄花的水毛茛中有一枝开的是白花.经专家确定是控制花色的基因由隐性突变为显性而造成的.请你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设计一个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白花水毛茛的可行实验方案. 内容 学生 幼苗的质量(克) 第1天 第30天 甲 4 24 乙 4 35 丙 4 64 38.一些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三位同学分别在三个相同的花盆里.放入来自同一处的土壤.各植入一株相同的幼苗.其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外部条件.探索不同生长条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1).甲.乙.丙三位同学通过控制不同光照和温度(乙.丙均在适宜的相同温度条件下)条件来探究这些因素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实验获得的数据如右表.那么甲.乙二位同学各自在实验中对光照和温度的控制是:甲 .乙 . (2).请你利用所给的材料.设计一组实验.得到与乙.丙两位学生相似的实验结果. ①实验材料:完全相同的花盆6个.幼苗若干.较大的无色透明塑料袋和蓝色透明塑料袋各3个.足够的自来水和浇水用具.天平等. ②实验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 ③请你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如果把正常生长的幼苗冲洗干净后移入盛有完全营养液的广口瓶中.并将光照和温度都控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为了防止幼苗萎蔫.应 ,一段时间后.虽然已及时换上新鲜培养液.但幼叶却表现缺素症.这主要是因为: . 39.下面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他用该装置进行了下面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在试管P中放入一种冻原植物的新鲜叶片.并分别在黑暗和光照充足处将装置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他把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画成图2所示的曲线. 实验二:他用萌发的豆代替实验一中的新鲜叶片.以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来衡量装置中气体体积变化.在50分钟的实验中.他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他再用蚯蚓重复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 生物 时间 0 10 20 30 40 50 萌发的豆 0 8 16 24 32 40 蚯蚓 0 4.5 9 13.5 18 22.5 (1)利用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先记下针筒的活塞和有色液滴的读数.但实验结束时发现它们都发生了移动.此时应如何测量? (2)分析图2的曲线.在什么样的温度下冻原植物呼吸作用最强? .在什么样的温度下装置中的氧气量不变? . (3)根据上表数据.总结出蚯蚓代谢引起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的函数关系式 ,根据该关系式.可计算出当实验进行至第32分钟时.有色液滴移动了 mm. (4)该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吸收氧气的速率较蚯蚓吸收氧气的速率快 .你认为是否准确.并加以说明. 注意:下面二道题为选做题.其中第40题为选修模块一的内容.第41题为选修模块三的内容.请任选一题作答.若二题皆做.则按第40题进行评卷计分. 40.下面是某校生物班同学在“生物技术实践 课中进行的实验.请回答: (1)分离纯化土壤中细菌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两种.在接种过程中.对接种器械的灭菌方法是 . (2)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细菌的实验中.发现其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应当怎样处理? . (3)另一同学运用PCR技术.准备对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一个DNA分子进行体外扩增.他往扩增仪中加入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此外还应加入 和 .DNA体外扩增过程包括了三个连续的步骤分别是变性. 和 . (4)还有同学将大肠杆菌破碎并提取得到大肠杆菌蛋白质.一同学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 . 以及分子的形状等.而另一位同学则利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他在操作中加样的正确顺序是 .待蛋白质接近色柱底端时.用试管连续收集流出液.先收集到的蛋白质与后收集到的蛋白质的区别是 . 41.根据细胞全能性理论.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无性生殖在生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保持某观赏植物优良的遗传性状.某科技小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进行繁殖.他们将该植物的花芽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得到的花芽生长状况如下表: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吲哚乙酸 0 3ppm 3ppm 0.03ppm 0 细胞分裂素 0 0.2ppm 0.002ppm 1.0ppm 0.2ppm 花芽生 长状况 仍是组织切块 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愈伤组织 分化出嫩枝 稍生长 ①在此过程中能实现脱分化的花芽是 组. ②从实验结果可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二种重要物质.其中.新芽形成必须的条件是 ,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 . (2)为了保证某优质奶牛的后代性状不变.某研究所利用克隆等技术来进行繁殖.他们从母牛A的体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并移入去除细胞核的母牛B的成熟卵细胞中.在电脉冲的刺激下相互融合.并通过培养形成早期胚胎.再将该胚胎移植到母牛C的子宫内继续培养.最后获得了成功.请回答: ①从根本上说.该实验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母牛A的体细胞核中含有形成完整新个体所需的 .最后由母牛C产下的牛犊的性别是 性.该实验中.杂合的细胞必须经电脉冲刺激才能相互融合.才能进行分裂.而在人工授精中.则需要对采集的精子进行 处理.才能使精子具有活力.才能完成受精作用. ②如果研究员们想快速获得较多与母牛A的性状相同的新个体.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采用 技术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胚胎移植.如果他们想将人的一个胰岛素基因导入到母牛A的卵细胞中.那么在实验中必须使用到的工具酶是 和 ,如果该基因已成功导入细胞核中并定位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受精后形成的新个体达到性成熟并与一普通公牛交配.在它们产生的后代中.体细胞中含有人胰岛素基因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原因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的相关问题。
实验一: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 
甲、乙所取的实验材料都是新鲜菠菜叶,但两同学的实验结果有差异,

(1)如上图甲同学的实验现象,问题可能是                     操作所致。
(2)乙同学的实验问题是           ,可能是             操作所致。
实验二: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如乙图所示。

(3)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4)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5)若在C点突然停止光照,[H]含量将           
实验三: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实验步骤如图)。

(6)研究小组对记录的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取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了M值.若M=MB-MA.则M表示                
实验四: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结论如图。

(7)ab点之间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8)b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         (填“高”、“低”、“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的相关问题。

实验一: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 

甲、乙所取的实验材料都是新鲜菠菜叶,但两同学的实验结果有差异,

(1)如上图甲同学的实验现象,问题可能是                      操作所致。

(2)乙同学的实验问题是            ,可能是              操作所致。

实验二: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如乙图所示。

(3)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4)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5)若在C点突然停止光照,[H]含量将            

实验三: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实验步骤如图)。

(6)研究小组对记录的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取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了M值.若M=MB-MA.则M表示                

实验四: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结论如图。

(7)ab点之间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8)b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          (填“高”、“低”、“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的相关问题。

实验一: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

甲、乙所取的实验材料都是新鲜菠菜叶,但两同学的实验结果有差异,

(1)如图甲同学的实验现象,问题可能是________操作所致。

(2)乙同学的实验问题是________,可能是________操作所致。

实验二: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如乙图所示。

(3)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2分)。

(4)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5)若在C点突然停止光照,[H]含量将________

实验三: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实验步骤如图)。

(6)研究小组对记录的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取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了M值.若M=MB-MA则M表示________(2分)。

实验四: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结论如图。

(7)ab点之间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

(8)b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研究人员利用紫苏进行了两组实验,结果分别用下图(甲、乙)表示。

(1)图甲表示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紫苏植株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①图中B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增强,此时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
②紫苏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点是             。(用图中字母回答,2分)
③该紫苏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填“是”或“否”),理由是
                                                                        
(2)图乙是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情况。把紫苏的枝条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导管部分(如图),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水分经过的途径和高度。分析回答:
①若培养过程叶片出现萎蔫的现象,说明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与         发生分离,其吸水能力逐渐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给你提供一些如图乙所示的形态和生长状况相似的紫苏枝条,请利用上述实验装置,验证叶的表面积与水分运输速率呈正相关。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把两组紫苏的枝条如图乙放置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两组枝条放置相同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
实验预期:                                                            。
(3)下图表示小麦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内(0至24时)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

①据图分析可知,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          点。
②若要探究“图中E点时刻环境条件”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有人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吸收速率
1
小麦
叶片
图中C点时刻条件
a
2
图中E点时刻条件
b
3
玉米
叶片
图中C点时刻条件
c
4
图中E点时刻条件
d
表中“图中E点时刻条件”主要是指         条件。
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   ( 不能、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研究人员利用紫苏进行了两组实验,结果分别用下图(甲、乙)表示。

(1)图甲表示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紫苏植株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①图中B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增强,此时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

②紫苏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点是              。(用图中字母回答,2分)

③该紫苏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填“是”或“否”),理由是

                                                                        

(2)图乙是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情况。把紫苏的枝条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导管部分(如图),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水分经过的途径和高度。分析回答:

①若培养过程叶片出现萎蔫的现象,说明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与          发生分离,其吸水能力逐渐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给你提供一些如图乙所示的形态和生长状况相似的紫苏枝条,请利用上述实验装置,验证叶的表面积与水分运输速率呈正相关。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把两组紫苏的枝条如图乙放置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两组枝条放置相同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

实验预期:                                                             。

(3)下图表示小麦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内(0至24时)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

①据图分析可知,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           点。

②若要探究“图中E点时刻环境条件”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有人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吸收速率

1

小麦

叶片

图中C点时刻条件

a

2

图中E点时刻条件

b

3

玉米

叶片

图中C点时刻条件

c

4

图中E点时刻条件

d

表中“图中E点时刻条件”主要是指          条件。

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    ( 不能、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