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同学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本质. 植物的向地性生长设计 的二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在密封的钟罩内放一只青蛙.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青蛙会很快死去吗? 原因是: . (2)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青蛙情况如何?原因是: . (3)只用绿光照射此装置.青蛙情况如何?原因是 . (4)使可见光通过滤光片.用能透过什么光的滤光片照射此装置才会使青蛙存活时间较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把实验一中的花盆如图所示固定在直径为2m的圆盘 的边缘处.盆底与地面成45°角.然后旋转圆盘使花 盆水平方向所受的力与垂直方向相同.最后.保持圆 盘旋转的速度长期不变.观察植物的根部生长的方 向.如果要证明“旋转的力量对植物根部生长的影响同重力的影响相同 的话.植物根部生长的方向应当是下列的哪一项? 答:____. A B C D E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右图表示干细胞继续发育的三个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氨基酸被B细胞从外界吸收,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多肽,共穿过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若D细胞分泌物是某种分泌蛋白,则

其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生物

膜的 ___特点。脂质的合成与图

中的          (填数字序号)有关。

(3)个体发育过程中,导致C细胞和D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如果在增殖过程中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DNA分子受损,使                 发生突变,则会产生癌细胞。

(4)D若是人体细胞,则人在安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消耗同样多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前者             后者(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5)植物细胞与图中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前者的主要特点是                  

       Ⅱ。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某地A,B 0C三个不同区域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A区域

B区域

C区域

非生物因素

A区域

B区域

C区域

3

5

9

风速

蕨类植物

7

5

8

距地面1.5米的光强

灌木

5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5

落叶树

15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含氮量(mg·kg-1

9.4

2.5

2.4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区域是         。B区域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现象。

(2)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应该包括                                  

(3)调查A区域草本植物上的蚜虫密度,应该采用         法。据表中非生物因素分析,落叶树在C区域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任说一点理由)。

(4)右图代表A区域所形成的某条食物链,若戊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乙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丁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则甲种群最少可获得的能量是        kJ。   

(5)将C区域的植物全部去除,改为农田,容易造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I.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右图表示干细胞继续发育的三个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氨基酸被B细胞从外界吸收,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多肽,共穿过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若D细胞分泌物是某种分泌蛋白,则
其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生物
膜的 ___特点。脂质的合成与图
中的         (填数字序号)有关。
(3)个体发育过程中,导致C细胞和D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如果在增殖过程中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DNA分子受损,使                发生突变,则会产生癌细胞。
(4)D若是人体细胞,则人在安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消耗同样多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前者            后者(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5)植物细胞与图中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前者的主要特点是                  
Ⅱ。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某地A,B 0C三个不同区域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A区域
B区域
C区域
非生物因素
A区域
B区域
C区域

3
5
9
风速



蕨类植物
7
5
8
距地面1.5米的光强



灌木
5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5
落叶树
15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含氮量(mg·kg-1
9.4
2.5
2.4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区域是        。B区域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现象。
(2)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应该包括                                  
(3)调查A区域草本植物上的蚜虫密度,应该采用        法。据表中非生物因素分析,落叶树在C区域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任说一点理由)。
(4)右图代表A区域所形成的某条食物链,若戊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乙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丁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则甲种群最少可获得的能量是       kJ。   

(5)将C区域的植物全部去除,改为农田,容易造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两组问题

I.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请回答下列有关线粒体相关的问题:

(1)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成分与细胞膜相似,都是以          构成基本的支架。 

(2)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有主要场所,其中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产生的场所是[  ]         。在线粒体内实现的能量转换是:                              

(3)下列是关于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线粒体增殖方式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利用脉孢菌作为实验材料,由此可推出脉孢菌属于______________生物。

实验步骤:在培养介质中加入3H―胆碱(胆碱是磷脂的组成成分),培养过程中脉孢菌被标记,一段时间后移入到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定时取样作放射自显影。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生长几代后的细胞中线粒体都有放射性,且呈递减趋势,可认为子线粒体是由亲代线粒体分裂而成;

②如果生长几代后的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线粒体很可能不是通过亲代线粒体分裂来繁殖的。

II.右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基本稳定。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位置,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2)实验中装置内气体总量增加的原因是                 。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偏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      反应阶段。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试图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探究”实验,试帮忙列出简单实验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有20片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单位)

2000

0

2000

0

2000

0

2000

0

开始时CO2

(单位)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1h后CO2

(单位)

4.5

5.1

3.5

5.4

1.9

5.9

2.0

5.8

(1)序号1、3、5、7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在该实验组合中,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    _,该因素主要通过影响       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需要控制的影响实验因素是_         _      .

(2)序号2、4、6、8可构成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课题是

                                                      _。 

(3)序号1、3、5、7在实验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值的含义是                 

(4)若将第3组中的光照强度改为4000单位(温度改为10℃,其他条件不变),则序号1、2、3可构成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实验变量是         。该因素主要影响光合作用中         阶段,此时内部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 

(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外界因素外,还有内部因素。若右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请据图回答:

①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吸收光谱曲线不吻合,其原因是       

②若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是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哪些物质的变化趋势与作用光谱基本一致?

A.叶绿体O2的释放量    B.C3的总量   C.C5的总量    D.有机物的生成量

④在大田生产中,若要合理利用光能,直接有效的措施有          (要求写出两种以上的具体方法)。

(6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图里绘制出不同实验条件(表中所示实验条件)下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变化曲线图和真实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图(请在横坐标上注明所表示的变量和具体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