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7分)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否可以去掉②号试管?_______。请说明理由: 。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 。
(3)该实验中需要等到煮沸的葡萄糖液冷却后才能加酵母菌,原因是 。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
(5)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 。
II(4分)第二组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设为装置Ⅱ,橡皮塞上的弯
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1)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
(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
(2)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① | ②不移动 | 只进行需氧呼吸 |
2 | ③不移动 | ④ | 只进行厌氧呼吸 |
3 | ⑤ | ⑥向右移动 | 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
I (7分)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否可以去掉②号试管?_______。请说明理由: 。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 。
(3)该实验中需要等到煮沸的葡萄糖液冷却后才能加酵母菌,原因是 。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
(5)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 。
II(4分)第二组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设为装置Ⅱ,橡皮塞上的弯
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1)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
(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
(2)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① |
② 不移动 |
只进行需氧呼吸 |
2 |
③ 不移动 |
④ |
只进行厌氧呼吸 |
3 |
⑤ |
⑥ 向右移动 |
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
(20分)Ⅰ.(10分) (1)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①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填相同或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②如何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简要叙述你的实验步骤。
(2)果蝇的匙形翅性状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多肽链M异常造成的,异常肽链与正常肽链(由169个氨基酸组成)相比少了4个氨基酸,二者前161个氨基酸的序列相同。第16l到165个氨基酸序列如下表:
氨基酸序号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
正常M |
色氨酸 |
组氨酸 |
甲硫氨酸 |
谷氨酸 |
酪氨酸 |
……(后面还有4个氨基酸) |
突变M |
色氨酸 |
苏氨酸 |
酪氨酸 |
甘氨酸 |
缬氨酸 |
|
假定匙形翅果蝇的信使RNA与正常翅果蝇的信使RNA仅有一个核苷酸之差。
①写出正常翅与匙形翅的信使RNA中161到165的氨基酸密码子(每一个氨基酸只填写一个密码子)。
氨基酸序号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正常翅密码子 |
UGG |
|
|
|
|
匙形翅密码子 |
UGG |
|
|
|
|
【备查密码子:色氨酸(UGG);甲硫氨酸(AUG);酪氨酸(UAU、UAC);甘氨酸(GGU、GGC、GGA、GGG);组氨酸(CAU、CAC);缬氨酸(GUU、GUC、GUA);谷氨酸(GAA、GAG);苏氨酸(ACU、ACC、ACA、AC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②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____________而引起的。
Ⅱ(10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萌发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幼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一个直径为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m 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一个直径为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 m 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的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的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对照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 ,乙 ,丙 ,丁 。
请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探究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实验,现有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进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
(2)如果实验设计中缺少了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而装置A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不一定说明________产生了二氧化碳,因为无法排除________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
(3)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能使溶液变成灰绿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鉴定酒精的存在。上图中装置________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一定会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如果两装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都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请分析A装置产生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
(4)装置A中的酵母菌消耗和产生气体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
(5)假如你是一名交通警察,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________。
Ⅱ、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若在上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是________。
(2)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变化)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③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________(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例如,________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途径实现的。
(3)某同学认为一种植物(N植物)的提取液对SARS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小白鼠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①选择一只健康的小白鼠,让小白鼠感染SARS病毒。
②在喂养小白鼠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N植物提取液,观察小白鼠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两点:
ⅰ________;
ⅱ________。
(08长郡中学二模)(22分)2007年夏天,我国太湖爆发了大范围蓝藻,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
(1)蓝藻是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故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2)为判断太湖上游沿岸某工厂是否为污染源,并初步确定污染物中主要是何种物质含量超标,环保部门进行了实验检测。检测员顺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
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三等份;编号B、C、D分别进行如表处理,之后加入等量的蓝藻,置于阳光下若干天,再次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单位:104个/mm3)
水样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A组(原始水样) | 0.2 | 0.3 | 0.3 | 1 | 10 | 10 | 7 | 7 | 6.5 |
B组(添加N) | 1 | 1.5 | 2 | 2.5 | 20 | 19 | 18 | 17 | 18 |
C组(添加P) | 8 | 9 | 9.5 | 10 | 11 | 9.5 | 7.5 | 7.5 | 7 |
D组(无添加) | 0.2 | 0.2 | 0.3 | 1 | 10 | 9 | 7 | 7 | 6.5 |
通过A组数据可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大范围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 的限度。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一些 代谢产物(如毒素等)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至牲畜乃至人类。实践证明,只有终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发挥其自净功能,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这种“绿色污染”。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其溶氧量。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 之差,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
(5)某小组同学通过对水中细菌的培养观察实验调查池塘的污染情况。在制备培养基时,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培养基上 越多,说明池塘水样中细菌的种类越多。
(6)在八十年代太湖生态环境未被破坏时,科学家曾对太湖中的鱼类资源做过调查,右图表示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
A.l
B.2
C.3
D.4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