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省有一个小山村,该村共有7户30多口人,全姓李,以多病闻名。经调查,当地的地下水中锰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分别超标6.5倍和30倍。村民的健康状况极差,多数人患各种疾病,平均寿命不到40岁,被人们称为“短命村”。
(I)调查小组对某家族两种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家庭中丈夫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疾病,妻子只患有乙种病,他们的儿子也患有乙种病,女儿表现正常。进一步调查得知,妻子的父母均患有甲种病,丈夫的母亲患有甲种病,父亲表现正常。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该家族遗传系谱图,并推断哪种可能属于遗传病,
(2)癌症是该村人寿命短的原因之一,癌症高发的原因是该村中______致癌因子较多。容易转移是癌症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癌细胞容易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得到一种“双歧杆菌口服制剂”,此制剂可以用来抑制癌细胞分裂。请利用提供的材料来验证该制剂的安全性。
实验材料:双歧杆菌口服制剂、生理盐水、小鼠饲料、健康小鼠4只,性别体重如下:
小鼠编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性别 | 雌 | 雄 | 雌 | 雄 |
体重(g) | 56 | 95 | 57 | 97 |
实验设计:
① 将小鼠分成两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为实验组,其它为对照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饲喂一段时间后解剖小鼠,观察脏器的病变情况。
实验结果及结论:略
(3)该村的植物也有异常,研究小组发现在野生情况下从来不开白花的野兰在该地却开出了白花,为探究该白花性状是否遗传,该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开白花野兰自交所得的种子在正常的水土条件下种植
②等到花开放时观察花色
③若________:_________,则该性状不能遗传。
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性状能够遗传。
科学家在一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对其动植物和人群进行研究,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将原产某纬度的一种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它们与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对动物乙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岛上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已知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且II-7没有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III—10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
其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 ___。仅考虑甲病,III一9的基因型是_______,III-13的X染色体来自第Ⅰ代的________号个体。若同时考虑甲、乙两病,III-10的基因型是________。
科学家在一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对其动植物和人群进行研究,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将原产某纬度的一种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它们与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对动物乙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岛上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已知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且II-7没有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III—10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
其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 ___。仅考虑甲病,III一9的基因型是_______,III-13的X染色体来自第Ⅰ代的________号个体。若同时考虑甲、乙两病,III-10的基因型是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