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现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表皮撕下.放在0.1g/mL的蔗糖溶液中.甲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只少许缩小.乙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则明显缩小.则正确的解释是.实验开始时 ( ) A.相对于这一蔗糖溶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乙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B.相对于这一蔗糖溶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甲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C.相对于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D.相对于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当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现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表皮撕下,放在0.1 g/mL的蔗糖溶液中,甲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只少许缩小,乙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则明显缩小,则实验开始时,正确的解释是()


  1. A.
    对这一蔗糖溶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乙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2. B.
    对这一蔗糖溶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甲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3. C.
    对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4. D.
    对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当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现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表皮撕下,放在0.1 g/mL的蔗糖溶液中,甲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只少许缩小,乙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则明显缩小,则实验开始时,正确的解释是(  )

A.对这一蔗糖溶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乙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B.对这一蔗糖溶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甲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C.对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D.对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当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现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表皮撕下,放在0.1 g/mL的蔗糖溶液中,甲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只少许缩小,乙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则明显缩小,则实验开始时,正确的解释是(  )

A.对这一蔗糖溶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乙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B.对这一蔗糖溶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甲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C.对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D.对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I.某同学尝试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材料有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数片、不同浓度(2%、10%、20%)的NaHCO3溶液、烧杯、钻孔器、玻璃注射器等。

1.在本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2.根据实验原理、仪器和方法,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2分)

3.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如果用B表示原生质层的长度,用A表示细胞的长度,请你自建坐标系,画出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高渗溶液中,B/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分)

II.为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促进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 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③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④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

4.每组不选1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                      

5.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6.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尝试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材料有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数片、不同浓度(2%、10%、20%)的NaHCO3溶液、烧杯、钻孔器、玻璃注射器等。在本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根据实验原理、仪器和方法,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如果用B表示原生质层的长度,用A表示细胞的长度,请你自建坐标系,画出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高渗溶液中,B/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为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促进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③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④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

每组不选1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                     

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

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