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地是全国最适宜生产水果的生态区之一,生产的苹果浓缩果汁酸度优于其他地区的苹果,深受欧美市场欢迎,发展无病毒苗木成为建立高产优质商品苹果基地的重要措施。
(1)下面是某地农林科学院进行苹果试管苗培养的一般过程:
请填写a~c所表示的内容。 a. b. c.
(2)实验室一般使用保存的培养基母液来制备MS固体培养基,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 浓缩10倍, 浓缩100倍。
(3)该过程中 a、c 的启动关键在于培养基中所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 以及 。
(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除了可以快速繁殖优良植物,还可以和 结合培育 。
(5)离体的植物细胞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是 。
(6)醋酸杆菌是生产苹果醋必用的菌种,可以从食醋中分离得到纯化的醋酸杆菌。扩大培养醋酸杆菌时,一般采用平板倒置培养,原因是 。
(7)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础上进行,请用相关反应式表示: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科学家利用培养基能从地壤中选择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这类细菌经过大量培养后可以从中提取纤维素酶。
①土壤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可得到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的常用方法有 和 。
②使用纤维素酶和化学方法均能分解纤维素,说出使用酶解法处理的优点: 。
(2)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可用于制作果酒。
①果汁发酵后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 色。
②酵母菌细胞固定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固定酵母菌细胞时首先需要将干酵母放入 中活化;若制得的凝胶珠着色过浅,可能是 。
(3)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作用是 ,加入DNA聚合酶的作用是 。
(4)加酶洗衣粉中有的加有香精,高档洗衣粉中的香精是由植物芳香油制成的,目前从植物中提取芳香油的方法有 等。
(5)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 。
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泡菜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但是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某同学用萝卜腌制泡菜并检测了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请回答:
(1)泡菜的制作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 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 。
(2)腌制泡菜时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清水和盐的比例为4∶1,盐水煮沸后冷却可以除去水中的 ,还可以杀灭盐水中的 。
(3)腌制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内有机物的干重减少;泡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 。
(4)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 ,这是一种致癌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显色剂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物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就可以测算出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比色法。正常情况下,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请回答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有关问题。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依次利用了 和 两种微生物,两者在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从代谢类型上看,两者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
(2)在设计发酵装置时,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其原因是 ____。
(3)果酒发酵时间一般为10~12d,但也可能因为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而发生改变,可定期取发酵液与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检测发酵情况,如发酵液中含有酒精则溶液呈现_______现象。
(4)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及节约生产成本,可采用固定化技术,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多采用
法。
(5)果酒进一步发酵能获得果醋,酒变醋的原理是 。
(6)在变酸的酒的表面可以观察到菌膜,其形成原因是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 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
(2)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 过程中要关闭。否则发酵液就可能变酸,请写出其反应式 ;而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开放,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 。
(3)影响上述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有 (两项即可),果汁发酵后,是事有酒精产生,可以用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呈现 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4)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