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 半保留复制 48.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于前期末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对于新形成的核膜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主张认为亲代细胞核膜解体后的碎片参加子代细胞核膜的重建.另一种主张认为由内质网膜重新形成的.请你以变形虫为实验模型.运用核移植技术和同位素标记示踪实验予以验证.实验设计思路: (1)步骤: ㈠将变形虫放入含3H-胆碱的介质中进行培养.使标记前体掺入到膜脂的磷脂酰胆碱中.这样变形虫的细胞膜和核膜均被标记. ㈡ . ㈢ . (2)预测结果及其结论: . 解析:本题以生物膜系统.同位素标记.核移植技术等知识为核心命题点.测试考生科学探究能力.解题突破点是充分利用题目的暗示.如同位素标记.细胞工程技术.结合细胞生物膜系统概念.教材中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多利 培育过程等.并受变形虫核移植实验的启迪进行迁移应用. 答案:(1)㈡取出被标记变形虫的核.把标记核移植到未标记的去核变形虫中.培养. ㈢检测该接受移植核的变形虫经有丝分裂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的核膜是否带有放射性. (2)①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的核膜均带有放射性标记.表明亲代核膜参加了子代核膜的重建. ②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的核膜无放射性.表明亲代核膜没有参加子代核膜的重建. 49.在两栖类的某种蛙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如果让蝌蚪在20℃下发育时.雌雄比例约为1:1.如果让蝌蚪在30℃下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全部发育为雄性.那么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 (1)请你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只说出大体操作思路即可). 材料.用具: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饲料.显微镜.各种试剂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并进行编号.分别从其体内选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其染色体组成. 第三步: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预期实验结果: ① . ② . (2)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成的蛙的性别有差异.说明了 . (3)由蛙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经过的主要阶段有 . (4)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常用蝌蚪作为观察对象的原因是 . 答案:(1)第一步:取适量同一双亲产生的蛙受精卵.在30℃条件下将其培育成成蛙 预期实验结果:①被观察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Y≈1:1.说明较高温度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②被观察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Y型.说明较高的温度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 (2)生物性状表现不仅受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囊胚期.原肠胚期 (4)蝌蚪为变态发育.而且现象明显 50.现有味甘汁多.消暑解渴.稳定遗传的绿皮西瓜品种甲与白皮西瓜品种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西瓜育种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过程所用的试剂为 .通过②途径培育无籽西瓜的方法叫做 .所结西瓜果实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 . . (2)通过③培育无籽西瓜时所用的试剂为 .施用的时机和部位是 .瓜农用②生产的无籽西瓜比用③更受消费者青睐.原因是 .如果选用的品种优秀.瓜农们也乐意采用③途径生产无籽西瓜.其优点是 . (3)种子公司用品种甲作母本.品种乙作父本.通过⑤途径制得杂交种F1.待其播种开花后彼此相互授粉.结出的瓜比亲本个大.味甜.品位高.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将此瓜所结种子(即F2)留下.来年再种的结果是产量.品质大大下降.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 .这些种子胚的基因型在理论上有 种. (4)通过④细胞融合途径形成杂种体细胞时.要使用 和 两种化学物质. 由该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利用了 原理.使用了 技术.若由杂种植株去获得单倍体植株.需使用的方法是进行 培养. (5)为确认上述植株是否是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检查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辨明染色体数目.此时应该准备的试剂是 . 和 .观察的最佳时期为 .看到的染色体数目应是 条. (6)通过⑤途径形成的F1的胚乳细胞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理论上也能形成西瓜幼苗.对它的根尖镜检.应该找到 个染色体组.其中 个来自母本. 个来自父本.由它结出的西瓜有籽还是没籽? . (1)秋水仙素 多倍体育种 GGgRRrEee 绿皮红瓤无籽 (2)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 未授粉的雌蕊子房 与二倍体相比果实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省去制种的麻烦或节约购买三倍体西瓜种子的成本 (3)杂种优势 性状发生分离 27 (4)纤维素酶 聚乙二醇(PEG) 植物细胞全能性 组织培养 花药离体培养 (5)95%的酒精 15%的盐酸 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 有丝分裂中期 33 (6)3 2 1 没籽 51.生理学家将人体的肝脏形容为一个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基酸代谢中的氨基转换作用主要在肝脏进行.作为肝功检查指标的“转氨酶 主要是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这两种酶主要存在于( ) A.肝细胞细胞质 B.肝细胞周围的组织液 C.肝脏内的血液 D.胆汁 (2)肝脏具有重要的解毒功能. 乙醇在肝脏的氧化过程如图11 所示.其中的③只可能在肝 细胞的 中完成. (3)经常饮酒者的酒量会变得大一些.也有一些平时不饮酒的人偶尔小酌却显示出惊人的海量.试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角度扼要阐明这些现象的原因: . (4)可以促进肝糖元分解的激素有 . (5)肝脏是人体合成磷脂的最重要器官.此合成过程主要发生肝细胞的 中. 若磷脂合成量不足.则可能导致 . (6)乙肝病毒是一种约由3200个脱氧 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病毒.这种病 毒的复制方式较为特殊.简要过程如图 12所示. ①图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在遗传学上 分别称为 . ②图中②③过程所需的原料来自于 . ③若想了解子代乙肝病毒是否继承了亲代的主要性状.最重要的验证方法是 . (7)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均具有专一性.例如HIV选择的宿主是人体的 细胞. (8)乙肝病毒的衣壳体外面都具有囊膜包被.因此.当这些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 细胞的处理.将内部的 暴露出来.才能刺激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线粒体 (3)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但表现型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概括地说.生物个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5)内质网 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 (6)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逆转录 ②人体的肝细胞 ③检验子代病 毒是否还能够侵染人体肝细胞 吞噬 抗原决定簇 12.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I.实验原理: .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II.实验材料:活的小白鼠胚胎. III.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高倍显微照片. IV.实验步骤: (1) 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 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 . ②向A.B两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 ③ . (3) 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增殖到大约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以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 .3~5min后.盖上盖玻片. (4) 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 期的细胞.并与 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 V.结果分析与结论: 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 VI.回答问题: 在实验中.C培养瓶所起的作用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微照片有何不同? . 答案:有毒物质加入细胞培养液后.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 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 加1~2滴龙胆紫液染色 有丝分裂中期 小白鼠正常细胞有丝分裂中期高倍显微照片 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C瓶作为A.B两瓶的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

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
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4/9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下图所示为生物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用相关信息完成表格相关内容的填写

模板

原 料

产物

过 程

脱氧核苷酸

a

D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e

RNA

核糖核苷酸

逆转录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⑦                 ⑧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         (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Ⅱ.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原料外.还需要           等(至少答两点)。

(2)为了证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请设计实验三(请用实验一、二的模式补充在图中),并画出结果C。

该过程中,实验一、实验二起       作用。若用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含有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3)在右面坐标图中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 min过程中,15N标记的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个体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4/9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