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研究温度对蛆组织吸收K+的影响.将蛆组织切片浸入已知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中.在6小时内测定溶液K+的变化.实验在2℃和20℃两种情况下进行.溶液持续暴露于空气中.吸收量以每克(g)新鲜蛆组织吸收的微克(μg)数来计算.实验结果如下图 (1)将溶液持续暴露于空气中的原因是 . (2)20℃时.第2小时至第6小时K+的平均吸收速率为 . (3)预测在20℃时.6小时以后蛆组织对于K+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可能是 或 . (4)为什么在两种温度下.吸收K+速率有差异?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将某水生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有机物积累量的影响,实

验以C0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15

20[来源:学,科,网Z,X,X,K]

25

光照下吸收CO2(mg∕h)

2.50

3.25

3.75

4.25

黑暗中释放CO2(mg∕h)

1.00

1.50

2.25

3.00

 

根据该表数据分析,如果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那么在哪种恒温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A.10℃         B.15℃         C.20℃        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                       ,表明该过程需要                。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                          。?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吸收K+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                            。?

(3)如用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的茎尖和新生嫩叶首先出现坏死斑点,则缺乏的元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定量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水槽内注有清水,倒转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

 

实验一:

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

②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吸收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

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H2O2溶液(如图A所示),并安装好装置;

④将反应小室上下旋转180度,使滤纸片与H2O2溶液接触,呈图B所示状态;

⑤每隔30s读取并记录一次量筒中水面的刻度,连续进行5min。

试验二

除了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为2片外,其它均与实验一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上述两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2)如果上述两个实验的现象、结果无明显差异,则需如何进行改进?               

                                                                    

⑶如果根据实验一得到的数据绘制出了下图所示的曲线。那么实验二的大致曲线应该是怎么样的?请在下图中添画该曲线。

(4)如果要利用上述实验的试剂、材料、装置等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与上述实验相比,不同的做法是:

①在各次实验中,清水的温度不同(如0℃、30℃、100℃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研究人员以某农作物为材料,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索育种生理指标,旨在为筛选高产量、耐高温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中HA、HB、HD三个株系是由同一植株通过单细胞克隆获得的。下表为不同温度对不同株系光合作用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温度对不同株系光合作用的影响

株系

光合速率(μmol·g-1·h-1

20℃

30℃

35℃

HA

20. 32±1. 83

18. 32±1. 60

HB

13. 78±2. 95

15. 56±4. 48

16. 77±3. 98

HD

8. 32± 0. 85

9. 36±0. 52

9. 07±2. 74

 (1)实验中HA、HB、BD三个株系是同一植株通过单细胞克隆获得的,获取三个株系的过程一定经过          

 (2)由表可知,     株系在35℃条件下保持较平稳状态且光合速率较高,说明其抗高温性最好。这就提示我们可用         这一生理指标快速初步筛选抗高温品系。

 (3)研究人员发现筛选出的抗高温品系的抗虫性较差,欲通过基因工程对品种进一步改良,下面是改良过程示意图。

a..已知BamHI酶的识别序列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的相应位置上,画出外源DNA两侧的黏性末端。

b. 影响②过程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     的薄壁细胞。制作人工种子要用到的结构是     ,③的主要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两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