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及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为相对值),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
度 |
0.1% |
1.0% |
3.0% |
10.0%
|
20.0% |
40.0% | ||||
3℃ | 6.2 | 3.6 | 1.2 | 4.4 | 5.4 | 5.3 | ||||
10℃ | 31.2 | 53.7 | 5.9 | 21.5 | 33.6 | 32.6 | ||||
20℃ | 46.3 | 35.2 | 6.4 | 38.9 | 65.5 | 67.2 | ||||
30℃ | 59.8 | 21.4 | 8.8 | 56.6 | 100 | 102 | ||||
40℃ | 48.2 | 17.3 | 7.1 | 42.4 | 74.2 | 73.5 |
(1)为使实验数据能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遮光,并处于黑暗状态,理由:
(2)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 。
(3)从图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储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和氧含量分别为
。
(4)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体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的比值,常被用来判断呼吸分解有机物的种类。根据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反应式计算,此比值应是
;有氧呼吸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产生CO2是第 阶段。
(5)检测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 。
(15分)研究人员用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的叶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分析回答:
(1)指示剂使用麝香草酚蓝,其变色范围是:pH=6.0呈黄色,pH=7.0呈墨绿色,pH=7.6呈蓝色,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开始时指示剂颜色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实验完成后指示剂颜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绿色 |
则试管①指示剂变蓝的原因是 ;
试管③指示剂变黄的原因是 ;
②和④试管在该实验中起 作用。
(2)能进行图一反应的是 试管(填字母)的叶片, 图一中的A、B、C依次代表
,图三表示该叶片的一个叶肉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箭头是 。(填字母)。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
(3)若图二是在浓度为0.1%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的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
浓度改用0.3%时重新进行上述实验,在图二中画出其变化的曲线。
(4)下图曲线表示在4种实验条件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0.10%CO2,温度在300C ②0.10%CO2,温度在200C
③0.03%CO2,温度在300C ④0.03%CO2,温度在200C
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都能影响光合速率
P点的限制因素是 。
(5)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请据其分析回答:
温度 |
0.1% |
1.0% |
3.0% |
10.0% |
20.0% |
40.0% |
3℃ |
6.2 |
3.6 |
1.2 |
4.4 |
5.4 |
5.3 |
10℃ |
31.2 |
53.7 |
5.9 |
21.5 |
33.6 |
32.6 |
20℃ |
46.4 |
35.2 |
6.4 |
38.9 |
65.5 |
67.2 |
30℃ |
59.8 |
41.4 |
8.8 |
56.6 |
100 |
102 |
40℃ |
48.2 |
17.3 |
7.1 |
42.4 |
74.2 |
73.5 |
该实验数据是在 试管所示实验环境条件下测得的。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6)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 。
(7)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 。
(原创)(15分)研究人员用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的叶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分析回答:
(1)指示剂使用麝香草酚蓝,其变色范围是:pH=6.0呈黄色,pH=7.0呈墨绿色,pH=7.6呈蓝色,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开始时指示剂颜色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实验完成后指示剂颜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绿色 |
则试管①指示剂变蓝的原因是 ;
试管③指示剂变黄的原因是 ;
②和④试管在该实验中起 作用。
(2)能进行图一反应的是 试管(填字母)的叶片, 图一中的A、B、C依次代表
,图三表示该叶片的一个叶肉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箭头是 。(填字母)。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
(3)若图二是在浓度为0.1%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的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
浓度改用0.3%时重新进行上述实验,在图二中画出其变化的曲线。
(4)下图曲线表示在4种实验条件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 |
①0.10%CO2,温度在300C ②0.10%CO2,温度在200C
③0.03%CO2,温度在300C ④0.03%CO2,温度在200C
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都能影响光合速率
P点的限制因素是 。
(5)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请据其分析回答:
温度 |
0.1% |
1.0% |
3.0% |
10.0% |
20.0% |
40.0% |
3℃ |
6.2 |
3.6 |
1.2 |
4.4 |
5.4 |
5.3 |
10℃ |
31.2 |
53.7 |
5.9 |
21.5 |
33.6 |
32.6 |
20℃ |
46.4 |
35.2 |
6.4 |
38.9 |
65.5 |
67.2 |
30℃ |
59.8 |
41.4 |
8.8 |
56.6 |
100 |
102 |
40℃ |
48.2 |
17.3 |
7.1 |
42.4 |
74.2 |
73.5 |
该实验数据是在 试管所示实验环境条件下测得的。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6)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 。
(7)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 。
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机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种萼木科的伯乐树、苏大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
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试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性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______作为指标。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1)叶片脯氨酸随雨pH下降而递减,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中脯氨酸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机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种萼木科的伯乐树、苏大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
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试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性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______作为指标。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1)叶片脯氨酸随雨pH下降而递减,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中脯氨酸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